夏河夏河
--作者:包红霞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夏河县是以藏族为主的各民族交流融合居住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也是距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藏汉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叠加、传承。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民俗风情浓郁,民间文学俯拾即是。是宗教文化、古老村寨、民俗风情、生态景观、历史遗址五位一体的汇集地,是把心留得住的一片生命的净土,也是秘境探险旅游休闲写生摄影和生物学、科学考察、考古、感受佛教文化的理想圣地。7月走进夏河是因为参加甘南州文联组织的“聚焦生态甘南,书写乡村振兴”活动。
一、沐浴在拉卜楞寺文化中的海螺湾唐卡街
名扬天下的拉卜楞寺位于县城西侧,始建于170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其规模差不多是西藏哲蚌寺(20万平方米)、色拉寺(11.52万平方米)、甘丹寺(10万平方米)、扎什伦布寺(20万平方米)和青海塔尔寺(40万平方米)的总和,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拉卜楞寺南有凤山,北有龙山,大夏河穿流,将山谷冲刷成一个形如右旋海螺的吉祥宝地。进入新时代,与拉卜楞寺文化紧密相连的是拉卜楞海螺湾小镇的唐卡文化。
唐卡是藏语音译,泛指彩色绸缎装裱的卷轴画,多用绸缎缝制裱制,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做画颜料是天然矿植物,画面覆有薄丝绢(黄色)及双条彩带(红色),构图造型生动传神,着色亮丽,工笔精细至极。其精湛技艺,展现着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堪称世界文化之瑰宝。
拉卜楞唐卡应该说是独具一格独领风骚的一类唐卡。其颜料的考究,构图的严谨,线条的流畅,都严格遵循佛教造像度量经,严格按照佛经仪轨作画,严格按照佛教经典规范视觉,每一幅画面都独具一格地凸显了拉卜楞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夏河多民族亲如一家的生活画面。以拉卜楞唐卡为代表的“甘南藏族唐卡”,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几年,夏河县委、政府依托拉卜楞寺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壮大唐卡产业,打造了中国·拉卜楞海螺湾唐卡小镇。该小镇由县政府在2018年投资300万元进行内部装饰集中打造,目前入驻企业及画室有12家,夏河县唐卡艺术与文化协会在此挂牌办公。这里既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卡美术工艺大师,也有新手。创作者年龄虽参差不齐,作画虔诚却没有老少之分。拉卜楞唐卡小镇是展示与体验唐卡艺术的基地,也是传承与培训唐卡新手的基地,更是唐卡的创作与销售基地。进入唐卡街画室,除却佛教人物和佛教故事画卷,笔者更多看到了多幅不同作者描述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历史画卷(私下认为文成公主是藏汉民族最美的外交使者也是第一个最美援藏干部,人们世世代代歌颂崇拜她理所当然)。其次汇入画卷的还有众多描绘新时代国家领导人身影,草原人小家庭定居牧村四世同堂与田间劳作的灿烂笑脸,画面上徜徉于牧场的牛羊或食草或卧地反刍,马儿在欢腾。听着解说员的讲解,笔者问一幅占去画室多半墙壁的观世音菩萨唐卡售出价格,作者说,这是订做的,说好了15万。一旁听到的人都发出了“啧啧”赞叹。
虽然仅仅是走马观花,走完唐卡街,给我的印象是,栩栩如生的拉卜楞海螺湾唐卡街的每一幅作品灵动感都特强,其内涵把宗教历史和生命在草原的魅力都表达到了极致。当听到解说员说,拉卜楞唐卡的一些优秀作品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青岛非遗成果展、2016年成都世界非遗成果等国内各类大型展览会和展示活动时,我也深感自豪。如今在夏河,走向世界的拉卜楞海螺湾唐卡,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其他藏区和内地游客接踵而至夏河,四季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是拉卜楞海螺湾唐卡小镇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飞腾之写照,也是众多唐卡喜爱者和收藏者流连忘返的淘宝之地。
二、白石崖溶洞
早就听说夏河县以八角古城、白石崖寺、白石崖溶洞、江拉沟等景点组成的“甘加秘境”景区的奇妙。让我兴奋不已的是,这次还真的走进了 “甘加秘境”景区八角古城和白石崖溶洞。
从县城出发,车移景变,一路草原风光目不暇接。走向甘加秘境,经过静如处子的赛钦湖时稍作停留。赛钦湖的水来此龙宫还是天界?!草原深处有湖水往往就是圣湖!蓝天倒影让湖水变成了海水蓝,湖周边山峰遥远,云朵与天际与地界没有了距离。近处牛羊遍布,遥看湖心有点飘渺,宽阔湖面三三两两的野鸭游走湖心。湖水在微风中泛起道道水纹,水纹把人们投入的吉祥物不断送到岸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行走湖边,风儿轻拂头发,很惬意,也很释然!
白石崖溶洞与白石崖寺相接。白石崖寺静静地坐落于北边山峰下,背靠石山险峰,面朝广袤草原,看上去十分祥和。白石崖溶洞名扬天下是因为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的发现。
沿着寺院前的草地走向白石崖溶洞所在峡谷,笔者在溶洞栈道处环视溶洞四周,低处植被良好,其西南山峰高处长满矮松,较低处铁㭎木居多,最低处灌木花草并生,鸟儿纵情鸣叫山涧草地林边。山溪于山涧大石块间潺潺而过,清澈可见河底沙砾,一些鸟儿起落溪边。西北方高处是暗白稍显灰色的石山,如刀削一样光滑,与平地衔接处的石峰高低如妻子依偎在丈夫胸前,偶尔也有松树攀岩缝隙,山峰下的石块陡坡上芳草萋萋,石头会给小草让路,石坡上多蒿草。不时有苍鹰或高或低盘旋于蓝天下。
通过栈道走向溶洞峡谷草地时,看到一只憨憨的旱獭后腿撑直身子舞动着前爪,眼睛圆而大,黑眼珠特明亮,表情纯真如孩子般可爱,信赖的目光环视围着它嬉笑拍照的游人。让人怜爱的是,小家伙好像很善解人意,竟然不时变换方位舞动前腿欢喜地接受游客的围观!
走向被石山和山涧溪流隔开的峡谷,溶洞洞口掩映在西南灌木林中,直径十多米左右,洞口隐蔽,易守难攻,进洞就可保证安全。攀进溶洞,洞壁洞顶到处都有后人撰写的六字真言,宽处可两三人并行,狭窄处一人行走都有点困难,稍不慎身子和头就会吃亏,得低头猫腰手脚共用才能穿过。距洞口百米处,左侧是一座小白塔,右侧一石台上依次摆放有班禅照及佛教图像,酥油灯幽幽光烟中,还有黄白哈达和水果糕点等陈列在石台上。走入洞内,地势逐渐升高。为便于游人行走,洞内有电灯照明。大约二三百米左右处,用一米多高的铁栅栏做了东、西分界。栅栏门西边下面有水。众所周知,青藏高原经地壳抬升形成。考古证明人类由四亿年前的鱼类进化而来。应该说夏河丹尼索瓦人遗址更形象的演绎了地壳和人类的演变史。听游人说,出口一直在临夏县的双城境内,进洞走出去就已经在土门关外了。停下脚步的我在想,这长度也是古人选此洞为栖息地的智慧之佐证。
这次活动中,有幸聆听夏河县文旅局副局长段西义先生对白石崖溶洞夏河丹尼索瓦人考古过程的介绍。
他说,夏河丹尼索瓦人取名来自2008年俄罗斯南部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一件小拇指化石,经测年判定为距今4万年前人类化石。根据遗传学家对其基因研究,发现了一个独特的高海拔环境适应基因(这个基因在80%的藏族人体内都有发现)。遗憾的是这个基因生存的区域在2019年之前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上世纪80年代,夏河县甘加镇一位僧人在溶洞处捡到一块人类骨骼化石,把它赠给了拉卜楞寺六世贡唐活佛,贡唐活佛意识到此化石的珍贵,就把它交给中科院和兰州大学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研究。2016年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考古团队多次对白石崖溶洞周边及洞内进行勘探,这过程中发现近千件有考古价值的骨骼、化石碎片、石器、烧制陶器等等残片。经进一步研究,该洞内大量的碳酸盐结核与发现的下颌骨化石外面包裹的碳酸盐结核成分一致,经过对碳酸盐结核进行铀系测年,显示年份均在16万年。下颌骨化石科学复原后的图像基本断定为一小女孩化石,从而正式定名为夏河丹尼索瓦人,将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最早时间从距今4万年前推早至距今16万年前。沧海桑田!生命的演变是多么神奇和艰辛啊!该遗址现为夏河县第54处县级文物保护点。段西义先生说从2019年公布开始,县上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种媒体多次多方位对这一考古发现进行宣传报道。拍摄完成了时长11分钟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纪实片。中央台十频道地理中国节目里播出“夏河丹尼索瓦人”考古后,喜欢探险和摄影的国内外游客怀着在“甘加秘境”探险,揭秘高原人类密码的愿望一批批走向夏河走向甘加,“甘加秘境”已成为夏河走向世界的名片。
段西义先生还说,为了使这一重大发现成为夏河县今后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夏河丹尼索瓦人陈列馆项目已列入发改部门支持项目和2022年重点实施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不但对高原人类居住历史、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方便,而且为深层次的考古研究及夏河县相关历史发掘乃至提升甘南文化旅游的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
身为夏河县文旅局领导,段西义先生说起夏河的文物如数家珍。他说,夏河在广袤的甘加草原,拥有10处文物保护点,1处世界级别遗产,甘加八角城、嘎代拉卡、斯柔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甘坪寺、斯柔古墓、白石崖古墓、八角城古墓以及仁爱马场遗址都在甘加,这些文物显示了甘加丝绸之路南道的沧桑和文化底蕴的深厚。
三、八角城
甘加镇八角城遗城位于夏河县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遗城周长2193.4米,城内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
八角城外草地宽广,草地周边有庄稼地,种植着青稞蚕豆土豆和油菜,村民们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八角城出进四面5个门(包括一个门洞),门洞面向南而开。到达八角村,笔者登上观景栈道,置身海拔3000多米的栈道最高处凉亭环视四野,草原苍茫,周边群山云朵起伏更显苍茫。八角城内民居全部现代化,村道街灯全部太阳能身姿。
新时代,八角村正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畜牧和文旅为首位产业,积极开发草原风光、民俗体验、户外徒步、藏餐美食、帐篷生活等旅游项目,让各方宾客在蓝天白云下放飞心情,在绿色草原上追寻梦想,在洁白帐篷中体验游牧生活,在古城村寨中感受藏家儿女的粗犷豪放和待客的热情淳朴,在原始与现代相融中陶冶情操,在游人与牧人相聚中增进和谐,是甘加镇八角村生态美、乡村兴的写照。
到达八角村景区,住帐篷,清晨可捡拾朝阳将露变成的珍珠。夕阳西下时,日暮苍山远,徒步草地可聆听星星和月儿陪伴虫儿说的悄悄话……
四、阿木去乎镇安果村风采
藏族人的诙谐幽默往往在不经意的玩笑中表明一件事或一个道理。来到阿木去乎镇安果村,见到了包村领导镇党委副书记宋贵。他笑着说,安果村曾有“人社局、粮食局、畜牧局”住一起的历史,笔者满腹狐疑。经宋书记解释,才知这么说是对过往岁月安果村脏乱差的形象总结。他说以前的安果村几乎家家都是一楼和院子圈牲口,二楼堆放储存粮食牲畜草料,三楼住人,人畜同居。为彻底改变脏乱差根除传统陋习,村党支部一班人马和党员带头,号召全村群众主动投工投劳、主动拆房让地、主动参与“七改”,自觉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大战中,党政一心、干群一家,打造完成了安果村民俗村。人心齐泰山移,群众转变传统观念,牲畜有牧场的养殖基地,基地建有暖棚,人畜分离。村里有小学和幼儿园,有村级卫生室。各种设施齐备,村容村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群众居住环境改变,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宋书记说,他们的村集体经济现在是传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旅游携手共进。考虑到一些村民发展意识还比较传统,无法实现“造血”式自主发展,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引入第三方旅游运营公司,以农牧村“三变”改革为依托,对安果村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和运营,村民以房入股、以地入股、以劳入股,每年获得股权利润分红。2018年,安果村与甘南九色香巴拉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完成了安果民俗村、九色花溪公园、阿米贡洪帐篷酒店、万亩油菜花观景区、阿米贡洪神山拓展线路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景区工程,依托交通区位、草地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
7月6日上午艳阳烈烈,蓝天无云,广袤草原上空高原蓝蓝的醉人。笔者看到安果村整洁的村道和村道花园栅栏内郁郁青青的高原松,很意外发现有向日葵含苞待放。草地上蒲公英纯黄花瓣和蝴蝶争相献美。宋书记说他们安果村总面积 3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504亩,草场面积 12.3万亩。一到夏天,绿茵茵的草地上开满了黄艳艳的蒲公英,牛羊撒欢。村子离夏河机场两公里,有着天赐的交通区位优势。气候适合青稞油菜生长,一到7月,青稞抽穗一片绿,黄艳艳的油菜花盛开在四野,所有景观都是那么的迷人。游人在帐篷度假村草地可拍结婚照还可以骑马驰骋,体验扎西与卓玛马背上爱情的豪放和浪漫。现在的安果村可以说已实现“生态美丽有朝气、环境秀丽有灵气、景观靓丽有名气、产业兴旺有福气、生活绚丽有底气、家庭雅丽有人气 ”的乡村振兴目标。
告别之际,宋书记握着笔者的手自豪地说,我们安果村2021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30万元,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0元。阿木去乎镇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六六大顺,芝麻开花节节高!新时代,党的乡村振兴富民政策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安果村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灿烂。
五、乡愁遍地的夏河
采风期间笔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夏河县先后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民俗特色村寨、全国旅游标杆村等一批重大富民增收项目,落实了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县基本形成全域旅游的良好乡村旅游新业态。
如今,大夏河一路绿荫葱茏,一座座度假营地拔地而起,乡村旅游热火朝天,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政策的红利,享受旅游产业带来的幸福生活。从上到下树起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互帮互助共繁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亲国好家乡美成为各族儿女共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各族儿女的坚定信念。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新时代好是各族儿女幸福之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继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扛起黄河上游人的责任担当,是夏河人的使命。继续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五大夏河”建设,让夏河在乡村振兴中更加繁荣昌盛是各族儿女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的夏河处处祥和,高山、草甸、古树上迎风摆动的五色经幡、哈达,寺院、佛塔、白塔,牛羊、马儿,藏獒、帐篷依旧是这块土地的乡愁。面对大夏河一路的沧桑巨变和广袤草地上珍珠般的牛羊马匹,走向夏河,每个人都会沉下身子,敬畏生命的坚韧和信念的执着!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