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小鸡 作者:穆明祥
每年的农历四五月间,正是土鸡孵化的黄金时期。今年的这个时期,我也正好回到了老家,在我小姨母家,亲眼目睹了土鸡孵化的全过程。
孵小鸡,我们老家的土话叫做“抱鸡娃儿”。正常产蛋的成年母鸡,到了每年农历的四五月间,便开始占窝,就不下蛋了。当人往其跟前走的时候,它就会竖起全身的鸡毛咯咯地大叫;如人要去动它,它就会啄人,怕人把它从窝里抓出来。母鸡的这种生理现象反映,我们老家叫做“鸡罩了”(老家土话,究竟应该是哪个“罩”字,老家的人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表示着母鸡要“坐月子”,可以孵小鸡了。当然,也有不轻易“罩”的母鸡。
我刚回家的时候,正赶上我小姨母家的一只老母鸡“罩”了。小姨母便找出一只竹筐子,里面垫上厚厚的麦草,并弄出一个凹陷的地方,将事前准备好的21枚鸡蛋(一窝最多可放入22枚鸡蛋,再多了母鸡的身体就捂不严实;并且准备孵小鸡的这些鸡蛋都是事前捂到棉絮里经过保暖加温的)放入凹陷的地方,再将“罩”了的母鸡抓到筐子里,母鸡就正儿八经地开始“坐月子”孵小鸡了。
有的母鸡“坐月子”时很乖,也很在“行”,自己会将鸡蛋收拢在胸脯下并用两个翅膀捂得严严实实的;而有的母鸡却很难及时进入角色,不仅不好好地“坐月子”,还用嘴不停地啄鸡蛋壳,并将啄破的鸡蛋自己给吃掉。小姨母家用来孵小鸡的这只母鸡是成年后第一次“坐月子”,很不安分,孵了两天后发现它将好几枚鸡蛋啄破自己给吃了。小姨母很是生气,便将母鸡从筐里抓出来,用剪子将母鸡长长的喙剪短(剪得都出血了),再将母鸡放到筐里,还找了一块木板盖在竹筐上面。这样,母鸡就站不起来了,自然就难以抬起头来用嘴去啄鸡蛋了。过了一个星期多点,这只母鸡也就安稳了,开始“尽职尽责”地“坐月子”了。
初孵小鸡的几天里,母鸡很少进食。孵小鸡的母鸡几天不吃食一点关系都没有。待它想吃食的时候,就会自己从窝里出来觅食(乘机方便)。吃罢食后,自己就会主动地钻到窝里去孵小鸡。刚开始孵小鸡的时候,有的母鸡对初次“坐月子”还不太习惯,往往会“逃窝”,这时就需要人强制性地将其抓到窝里去。这样反复多次,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还有,在 孵小鸡的这段时间,家里还不能干震动太大的活。如震动得太厉害,就会把用来孵小鸡的鸡蛋給震坏了,就孵不出小鸡来了;如小鸡快要孵化出来的时候干震动太大的活,已经孵化的小鸡也是会被震死的。
鸡,鸡,鸡,二十一。孵化一窝小鸡需要21天。母鸡孵到20天左右时,就能听到小鸡仔在蛋壳里叽叽的叫声了,孵化的小鸡就开始陆续破壳而出了。有的小鸡体质好,就会自己用嘴将蛋壳啄一个足够让自己钻出来的洞,便从蛋壳里自己爬出来;而有的小鸡体质弱,就需要人操心帮着敲开蛋壳,将小鸡取出来。如人不能及时将蛋壳敲开取出小鸡,孵化好的小鸡就会被蜷肓死(老家土话)——即被闷死在蛋壳里。当然,不是放入的21枚鸡蛋都能孵出小鸡来。因为,由于有的鸡蛋本身质量不好,而有的母鸡在孵化的过程中照顾不周等等,常常一窝能孵出十几只小鸡来就算不错了,很难保证放入的21枚鸡蛋全部被孵化成小鸡。小姨母家的母鸡孵的这一窝,只孵出来了11只小鸡,其中10枚是水蛋。所谓水蛋,就是整个鸡蛋都坏了,打开全是稠糊糊的脏水,也很难闻。不仅土鸡的孵化率低,成活率也低。刚孵出的小鸡,由于体质较弱,很容易得病,如果照顾不周,防疫工作做得不好,就会得病死掉;有时还会被笨一点的母鸡不小心踩死或压死。这时,需要人格外地操心。
因为小姨母家用来孵小鸡的这21枚鸡蛋,是自己家养的好多杂色鸡下的,所以孵出来的这11只小鸡里,有黑颜色的、白颜色的、麻黄色的等,毛色大都不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绒嘟嘟、胖乎乎,走起路来蹒蹒跚跚的、摇摇摆摆的,憨憨的体态,看起来非常可爱。刚孵出来的小鸡嘴很小,颗粒大一点的粮食吃不下去,一般是用小米或麦麸来喂它,也可用蒸熟的玉米珍和大米饭来喂。待长上几个星期稍微大一点后,就会在母鸡妈妈的带领下,叽叽地叫着到处觅食吃。这时,颗粒大一点的谷物,或小虫野菜啥的,就全都能吃下去了。这时,也就更加好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