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梵高,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向日葵,星空,色彩,印象派,天才,割耳,疯子,自杀……
对于真正用生命在画画的梵高而言,
一切将他标签化的企图,都是一种偷懒。
罗讷河上的星夜(1888年)
1882年4月,不被社会所理解,我很痛苦,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我对他说:
“我无法接受,提奥,我怎么就成了一个粗俗、没有教养的怪物?好像我就活该被社会排斥……难道我深入绘画对象的生活,就是降低人格吗?难道我走近工人们,走进穷人的房子或者请他们来我的画室,就是自轻自贱吗?”
三个月后,我给弟弟写了另一封信:
“不管我的画什么时候会变得好卖,我都不太在意。”
在生前少有人认可的梵高,到死后才骤然成名。
这对于任何一位艺术家而言,大概都是无法消解的痛楚。
悲伤的老人(1890年)
好在,梵高不只留下了他那些如稀世珍宝的画作,更留下903封信,记录了他作为一个“爱自然,爱学习,爱工作,特别是爱人类的人”,那渴望被世人理解的灵魂。
在同一封信中,梵高还写到:
“对自然的感受和热爱,迟早会在爱好艺术的人心里产生共鸣。”
所以
虽然他没有被同代人所理解
但后来人却从未停下靠近他的脚步
在这里,他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
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
在这里,他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
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接下来,我们摘编了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试图再次笨拙地走进梵高伟大的灵魂,听他亲口讲讲:
在这个恶意从未缺席的世界里
如何保持一份对艺术与生活的热情
你说吧
亲爱的文森特
我们在听
麦田群鸦(1890年)
| 坦白地说,画家只能用画来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