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里有7个月时间在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开展科技服务,每年集中培训农民60余场,利用建在生产一线的科技服务点“零距离”服务企业和农民。他就是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陈垣,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药用植物栽培和育种、中药材加工等。
1993年,陈垣开始从事药用植物栽培育种及中草药栽培学研究。作为农民的孩子,陈垣深知老百姓的不易,他立志依靠科技改变这种情况。
在多年的田野调查和野外工作中,陈垣发现在甘南有着许多特有的高原药材珍贵品种。这些品种往往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经过多年的无序采挖,不仅数量越来越少、个别品种濒临枯竭,甚至对当地自然生态产生了严重危害。
陈垣意识到,野生药材驯化已经刻不容缓了。上世纪末,国家给甘肃一个秦艽驯化项目,陈垣开始联合中草药研究人员尝试驯化秦艽。由于受到气候、土壤酸碱性、温度、受光度等因素的影响,驯化过程充满了困难和艰辛。从1999年开始,他整整花了7年时间才获得成功。
有了秦艽的成功,陈垣和他的团队一鼓作气,先后完成了羌活、独一味、川贝母、野生唐古特大黄、翼首草等7种我省藏区特有的野生药材驯化工作。
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陈垣在调查中发现,大山顶上的舟曲县迭峰镇狼岔村很适合种中药材,他兴奋地找到了村支书。陈垣说:“村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红芪,如果能说服全村人种,我来当技术指导。”
来到村里,陈垣和村支书挨家挨户做工作。2013年开春,村里大部分人家的地里都种上了红芪。
这一年,陈垣去了很多趟狼岔村,村里人人都认识他,拉住他就到自家田里看红芪长势。到了收获季节,狼岔村山高路远,大的药材商不愿意去收购。陈垣就带上自己熟悉的药材商,专门来到狼岔村,按照市场价收购了全村人的红芪。
往年的马铃薯每亩地能收入800元,而当年种红芪每亩地的收入达到了3500元,这让村里人尝到了甜头。
狼岔村仅仅是陈垣帮扶的一个村庄。他用20年时间走遍了甘肃的山山水水,在中药材主产区开展科技服务。他的服务内容包括测土施肥、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良新品种选育等。由他牵头,甘肃农业大学在舟曲县和宕昌县成立了两个专家院,为当地农民脱贫、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三年来,陈垣累计推广中药材规范化支持技术28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2.7亿元,受益群众2万户。其中,他在甘南推广中草药种植面积近5万亩,惠及11个乡、16个行政村、3000余户农牧民,平均户均增收3000元。
在陈垣的技术支持下,我省多地中草药种植效益不断提升,他指导并协助企业建立了6个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基地,为甘肃省中药材无障碍进入全国成药企业打通了“绿色通道”。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