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时评

不好好学习有N个理由:怎样在大学“和自己好好玩”?

时间:2016-03-22 08:43:54来源:新华网编辑:卓航点击:

   学生在质疑:成绩不好又怎样?

   毕业后在银行工作的燕茜发现,有的行业更愿意找有背景的、能带来资源的毕业生。“我进了这家单位后发现,业绩好的人很多并不是名校学生,可能是人家背后有强大的支撑。这种时候我就很怀疑自己,上了那么多年学,读了那么好的学校,到底有没有用?”

   燕茜说:“一旦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结果,就会觉得彷徨,不知道怎样改变现状。于是就想着,与其为那种无法掌控的生活打拼,不如让自己过得更安逸。”

   “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的。”心理咨询师宫学萍说,“你总要待在一个圈子里,如果眼睛只盯着‘京党硕男’,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放弃其他方面的努力,你就等于放弃了自己。”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畅销书《下流社会》中提出一个概念,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两极分化倾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一个“下流社会”阶层。这个“下流”并非指社会底层,而是指中产阶级的居下游者。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足够温饱甚至小康,但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甘于平庸。

   英国一份研究报告中也把年轻人称为“iPod一代”:insecure(不安全的)、pressured(压抑的)、over-taxed(税负过重的)、debt-ridden(债务缠身的)。该报告作者之一尼克·博赞基特教授说:“我们总是习惯假设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是,如今的年轻人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他们增加收入和创造财富的难度也更大了。”

   时代变了,学生在质疑:成绩不好又怎样?

   汪冰说:“一方面,个人发展道路越来越多元,成绩好坏不再成为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比如房价暴涨这类现实给年轻人一个特别大的打击,再努力也没用——我和有为青年的差距其实不大,反正都是买不起。”

   汪冰说,他在地铁里看到过一个广告语:我想要,我现在就要;我不能错过任何一分钟的精彩;这个世界是一场赛跑。“这种弥漫在整个社会的急迫心态,让大学生在上课时会产生逆反心理——学了又没用,我还学它干什么?”

   “人永远活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中。如果长期目标没有那么清晰,短期目标的诱惑就更大了。若将自由和快乐视为人生目的,那眼下的放任似乎就是达成目标了。”汪冰说,“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不为未来做任何积蓄和储备,快乐不可能持续。”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

   大学校园已是95后的天下。他们生长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从来不需要为生活担心。与把“有房有车”当做成功标准的80后不同,现在的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有房有车又怎样?

   前不久,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职业女性的女儿更容易选择做家庭主妇。因为职业女性工作辛苦,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是没有必要的。汪冰说:“只有在物质给人足够的安全感之后,才会进入‘下流社会’。”

   宫学萍说:“我们不能用高中生的评价体系去评价大学生,把所谓‘好好学习’视为唯一有意义的事。我会正向地评价‘玩’这个概念。大学生玩辩论、玩戏剧,从功利的角度,这些对就业、升职、加薪确实没有帮助,但只要认真地玩,不是混吃等死,就是有意义的。”

   大学里有两种人:一种是自己折腾自己,一定要做有用的事情,否则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种是提前放弃自己,一旦有了自由,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宫学萍说,这两种人都是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相处。很多人受不了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要对自己负责,自由是需要驾驭的。“大学正是训练‘跟自己好好玩’的能力的阶段”。

   宫学萍念大学时,同学们都“玩”得很凶,跑去学第二外语,旁听其他系的课,甚至还有人跑去学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字。她有次路过另一所学校,看到校园公告栏里只有四六级课、考研班、公务员考试培训、兼职广告,顿感这样荒芜的大学才是最恐怖的。

   如果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怎么办?汪冰的建议是,以最少的精力、最短的时间,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到及格线以上,这也是一种能力。因为未来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不可能都是你喜欢的。“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浪费在抱怨上”。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