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并讲话。会议宣布,万钢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委会主席,原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任名誉主席。兰州大学力学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郑晓静院士等18人当选为副主席。兰州大学1965级校友、资源环境学院兼职教授秦大河院士等39人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职务。
中国科协由全国科研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和地方科协组成。地方科协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协及基层组织组成。组织系统横向跨越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目前拥有所属207个全国性学会、3141个地方科协以及多达十几万个基层科协。
中国科协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贡献;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科技人才等。
郑晓静简介:
郑晓静,1958年5月生于湖北武汉,女,汉族,籍贯浙江乐清,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78年和198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分别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在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兰州大学力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兰州大学科研处处长、副校长和研究生院院长等,并先后在美国Kenturky大学、Clarkson大学和Delaware大学进行合作访问研究。2012年7月调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长期致力于风沙环境力学、电磁固体力学、板壳非线性固体力学以及风沙电对电磁波影响等研究。1988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2年获得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联合授予的“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被IEEE超导委员会授予“The 2007 Van Duzer Prize”,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还先后获3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会授予的全国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和“第五届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等。
秦大河简介:
秦大河,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1947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地理学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9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所长、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著作
迄今发表论文256篇(其中SCI论文56篇),著作12部。研究成果被国际冰川学界著名教科书《冰川物理学》和Nature等SCI刊物引用207次(他引102次),获国家和省部委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
◆研究领域
秦大河院士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参加、主持南、北极、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他系统研究了南极冰盖雪层的“变质”过程,从定量分析入手,总结出了雪到冰川冰演化过程的地域分异规律;他对南极冰盖表层雪内的物理、化学过程与气候环境记录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布规律与温度的关系、水汽和多种杂质来源与输送路径的研究结果,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对南极冰雪表层最广泛、最全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使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跃登国际先进行列;他率先在中国西部开展雪冰现代过程和雪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验观测研究,论证了我国山地冰芯中气候环境指标的适用性;他对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变化、环境变迁和冰芯综合研究,揭示了地球最高海拔地区近/现代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