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郁,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总创作师,前后承接了百余个项目,以其活跃的思维、创新的理念,成为国内主题信息传播型博物馆的倡导者,形成了擅长空间叙事与叙事空间营造的独特风格,并强调博物馆作为媒介平台存在的全新理念,提出了博物馆设计的创意传媒化构思,引发业界关于博物馆功能转型的广泛思考。
在CIID成立25周年之际,学会开展了“设计师代表专访活动”,您作为中国室内设计行业杰出设计师代表,特邀请您来参与专访。
问:您从什么时候从事设计行业,第一个项目是什么?带给您的收获是什么?
张郁:我主要是从事主题展馆创作的,主题展馆包括城市馆、博物馆,这一行业的真正兴起大约是在2006年左右。而我介入这一行业应该是在2007年。现代主题展馆设计与传统方式最大不同是,他是由内容设计、空间设计、形式设计、艺术展陈设计和多媒体应用设计五个部分跨界综合而成,所以主题展馆的设计更类似于创作,而主题展馆的设计者也更类似于导演,要涵盖与整合这五大部分,并将其融会贯通于一个作品的创作中。
我以这种思维创作的第一个项目是“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主题博物馆。这个项目位于中国孔子学院总部,既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文化推广系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亦是向海外青少年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站。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室内由意大利设计师整体打造,原先其对“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亦做了设计构想,但却无法落地实施,道理很简单,“中国文化”题目太大,纯粹从空间设计的角度考虑很难下手。我们从业界得到消息后,仅用两天时间,就做了一份概念方案,一次汇报就通过了。其实,这就是个思路的问题,做任何设计就是要找到逻辑起点,然后就能一路破题,就像一颗种子落地,设计也就自然生长出来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却有着出人意料的效果。中国文化可以是很深奥的学术问题,更可以是娓娓道来浸润在生活里的情趣。有朋自远方来,我们要表现的,不就是这些吗?于是,“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仿佛成了一部空间承载的人文纪录片,新鲜而有趣地跃然呈现。主题展馆设计要实现的不仅是有氛围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有内容的空间,会叙事的空间。正是以这种“以逻辑基点为起始,跨界整合”的思维,其后我们创作的中国黄金博物馆,一举成为新型传播型博物馆的先河之作,改变了人们对于博物馆的传统印象。如今以中国黄金博物馆为核心的中国黄金实景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
其实中国黄金博物馆的成功,我们似乎为文化旅游、文化体验经济找到了真正可以落地的物化载体——现代新型博物馆。此后,我们创作的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银耳博物馆等一系列现代新型博物馆,以各具风华的身姿先后出现在全国各地,激活着中华文化记忆,辐射带动着区域文化体验经济的发展。
问:最近五年,您对中国室内设计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张郁:有好的与不足的两个方面。
好的方面是
规模化:现在的室内设计已经不是一个设计师在战斗,而是成建制、成规模的;
产业化:正是因为规模化,室内设计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不依附于谁,有了自己鲜明的产业特征,并且分工日趋细化和专业;
工业化:室内设计本身应该属于服务业,我这里所说的工业化,是指设计的思维和执行方式日益具有工业化的思维,同时也日益显现出现阶段的室内设计是基于中国工业基础的设计,一方面我们跳脱不开这个基础,另一方面也多产在引导着这个基础变化,由设计出发衍生和推动着相关的行业。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室内设计已从原来的美术化和艺术化逐步转向于科学化和逻辑化。
不足的方面是:
规模化还不够:设计师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整合专业的集体主义,依然是我们室内设计荷戟彷徨的路口;
产业化还不明: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否有清晰的产业化思维来运作我们的行业,而二是我们我们这个行业是否已明明白白地建立起了设计产业链体系;
工业化还不足:也就是说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并没有在每一个设计师心中落地生根;
创新力不够:也许是基于市场环境的原因,有经验的设计师惰于创新,而我们的市场和某些制度规则又没有给设计师特别是年轻的设计师一个创新的平台。
问:今后五年,您的目标是什么?
张郁:以主题博物馆创作为核心,践行“激活文化、激活记忆”的努力,尝试和探索一种有价值的、亲民的空间交流体系的搭建,让人们真正体验文化消费的魅力。
问:CIID成立25周年了,您作为《中国室内》的编委,想对学会说些什么?
张郁:一、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影响力,成为帮助与扶植设计师成长的良好平台。说明白一点,学会能否建立起设计师的某种评价体系,以便让设计师拥有合理的身份。现在的职称评定体系对设计师、尤其是跨界的设计师来说很尴尬,要么是工艺美术师序列的,要么是工程师序列的,要么是建筑师序列的,都对,但好像都不确切。作为学会,能不能研究一套称谓体系,由设计师自行申报,由学会评定,即便是作为荣誉称号,对于设计师来说,尤其是年轻的设计师来说也是一种认可,亦有利于他们成长。其他学会便有类似的做法,如策划方面,便有首席策划师的评审办法,操作单位亦是学会性质的机构。
二、进一步强化专业品牌形象,探讨与研究具有共识的设计价值观,既影响甲方、亦影响乙方,为营造良好的设计市场环境发声;
三、进一步实践行业发展的推动,学会既是设计师的学会,成为设计师交流、沟通、学习的平台,更应该是资源整合,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平台。
问:对于希望成为一流设计师的青年设计师,您的建议是什么?
张郁:兴趣加常识。
要成为一名一流的设计师,不能把设计仅仅当做一项工作,而是要当做一道数学题,做设计的过程就是解题的过程,当你找到解题的路径,并且沿着这一路径一步步接近答案的时候,你会兴奋,会沉浸,那么恭喜你,设计对你来说是兴趣,是爱好。要把设计当做是一件玩的事情,才会有想象力、才会有激情、才会有满足感和愉悦感。如果你不能在设计中找到快乐,满眼只是痛苦和无奈,那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一个好的设计师。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其次是技能,这里的技能不光指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思维技能。要具备思维技能,就要把知识转化为常识,获得知识不难,难的是把知识变成本能,变成一种思维反应,也就是常识反应,这就好比,看见山水不难,难就难在胸中有山水,而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却恰需要这种胸有山水的格局。一流设计师一定是触类旁通的高手,即便不是通才,也一定是一个时时会有通感的人。
问:在与客户沟通中,您会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张郁:客户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客户有时表达的意图和其真实的需求其实并不一定一致。惟其困惑,他才会找专业机构。我们就是要学会在其似乎是明确意图下,他的困惑核心是什么,抓住这个困惑,解决这个困惑,那么这个事情也就非你莫属了。否则,要么你被客户牵着走,要么你就是客户的手,大脑还是他的,这个时候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会让客户怀疑是否找错了合作对象。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