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申遗揭秘——
33处遗迹22处在中国
22日,中国独立申请的文化线路遗产项目“大运河”和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先后申遗成功。
“大运河”是少见的跨省申报,而“丝绸之路”则是中国首次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跨省”和“跨国”申报究竟有多难?联合申报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在启程赴多哈参会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丝路不止一条
“丝绸之路”项目申报时的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宣布结果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命名背后的玄机在哪里?
童明康说,其实丝绸之路不止这一条。
丝绸之路的概念和涵盖范围极其庞大。2011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针对丝绸之路提出“廊道”概念,确认了丝绸之路上的54个“廊道”。
丝绸之路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
丝绸之路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其中包括河南4处、陕西7处、甘肃5处、新疆6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
在国际专家建议下,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国廊道作为申遗条件成熟的廊道成为首批跨国申遗项目之一。如今,中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为第一个申遗成功的廊道。
联合申遗不影响权属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而今年“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使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名额。这样一来,会不会把“丝绸之路”算成是别国的呢?
其实不必担心。童明康指出,本次“丝绸之路”申遗虽然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名额,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申遗成功之后三国各增加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并不会单独算作某一国的。
大运河申遗:一波三折
“大运河”河道总长超过1000公里,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遗之路已经走了八年。童明康坦言,这一路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各部门、各省市之间进行协调。
他指出,从保护规划的编制、环境的整治、保护工程的实施和对当地群众的宣传,大运河申遗不止需要几十个城市联动,还涉及到水利、交通、建设等十多个政府部门。
同时,大运河作为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沿岸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整治一些河道污染、还原
运河历史风貌时也难免遇到难题,童明康说。
申遗“年年成功”有秘诀
“大运河”、“丝绸之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7处,仅次于意大利。中国是近十年来,唯一每年申报都有项目成功入选的国家,童明康说,世界遗产1976年创立,1985年才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中国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的时间比其他国家晚了十年,但不到30年,中国就成为了世界遗产大国。
童明康指出,“去年哈尼梯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后,就有外国代表跟我说,‘中国申报的项目总是各个精彩,我们不得不接受’。”
□据新华社电
-相关链接
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成功
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3日继续举行会议,审批各代表团提交的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项目获批通过。
在当天举行的会议上,与会代表认真倾听了有关这一项目的阐述,并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大会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随后宣布批准这一项目加入世界遗产名录,会场内响起热烈掌声,中国代表也打起横幅,庆祝申遗成功。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如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南方喀斯特景点多、面积大、区域广,不仅向世人呈现了大自然的美学价值,也见证了地球演化过程,此次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成功,有助于全世界加深了解中国独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强化公众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特殊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
被本届大会批准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包括重庆金佛山喀斯特、贵州施秉喀斯特、广西桂林喀斯特以及作为贵州荔波喀斯特遗产地拓展的广西环江喀斯特,总面积1186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面积409平方公里,缓冲地面积777平方公里。
参加会议的重庆市南川区区长曹清尧表示,申遗成功既是荣耀也是责任,在利用自然和享受自然的同时更应注重保护自然、回馈自然,使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达成和谐,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在立法和资金支持方面都要迈出坚实步伐。
专家表示,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之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期共同组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系列遗产,包含从高原到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反映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同时展示世界上最壮观、最多样的喀斯特景观。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