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志峰
不管承认不承认,在一些大学里,学生“翘课”都是一道另类的“风景线”,有的还比较严重——某些课堂上,“上座率”或许还不到一半,让任课老师感到“很受伤”。
面对此情此景,别以为老师们就会逆来顺受、听之任之,有的老师就“奋起反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戏码”,常在翘课和点名之间上演。近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发出一张上课的照片,称课上老师用支付宝口令红包的方式点名,每节课自掏腰包发66元红包,抢红包的同学要输入姓名和学号。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称,这样的点名方式,大家再也不逃课啦。
上课还有红包拿,“人家的老师”让很多学子和曾经的学子羡慕嫉妒恨。不过,虽然据说该方式效果非常好,却无法复制,更无法推广——老师如果一个人带好几个班的话,光为了点名一个月就得发几千块红包出去。这位老师很壕、很舍得下血本,却并不是每位老师都有这个实力和魄力。
并且,要靠发红包的方式来点名,令人感到新奇、好玩之余,却也有那么一缕“淡淡的苦涩”涌上心头。难道为了让学生来上课,需要这么拼吗?遵守纪律、按时上课,不是学生的本分吗?大学是教育者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祖国的花朵”获取将来安身立命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现在,怎么成了某些人逃课和混日子的天堂?
某些孩子的确让大人和教育者感到头疼。但对于那些校园里的种种反常现象,最该反思的首先应是教育者和学校,而不是学生。如果课程设计合理、授课生动活波,学生怎么会不愿意听呢?如果老师自己讲得没激情,即使用上发红包这样的“狠招”硬要学生上课,其实对部分学生而言也是留得住人留不住心,两耳不闻讲课声,闭目只等抢红包。这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还是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加大对学生和课堂的管理力度,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二是在课程设计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学生对课程有兴趣了,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