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0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最美村镇颁奖典礼上喜讯频传,陇南康县4村1镇1人荣膺“2020中国最美村镇”殊荣,这一荣誉体现出康县全域旅游大景区创建正实现着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而彰显“国际范”突出“康县味”体现“乡土情”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要求,擘画出“美丽乡村”新图景,一个个环境美、产业优、百姓富、民风淳的美丽新家园是乡村群众共赴文明之约、共建文明之乡、共享文明之果的缩影。
天人合一,留住生态之美
央视资深媒体人张汉明调研康县时说“从‘大美不言’到‘天人合一’,从绿水青山到美丽中国,领导者的志趣,建设者的风骨让康县举目皆诗,遍野如画。”美丽乡村建设中,康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的乡村原生态保护理念,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彰显特色,不大拆大建,不冒进求洋,充分利用废旧的瓦片、砖块、河道的石头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精细打造。深入挖掘农村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地域文化元素,保护农村文化血脉,体现了“土、野、俗、古、洋”的独特魅力,让350个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挖掘地域文化,彰显特色之美
康县的万家大梁和牛头山两大山系将康县划成了康中、康北、康南三个板块,三个板块之间民俗文化迥然不同,差异较大,形成了各具风韵、特色鲜明的山乡风情。康北以茶马古道文化和蚕桑文化旅游为主线,康中以三百公里生态风情和田园风光游为主线,康南以亚热带自然风光旅游为主线。康县结合村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资源、产业基础,确定了生态旅游型、古村修复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文化服务型等5种建设类型,不搞千村一面、不搞“一个模板套到底”,依村就势建设,有效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建设格局,建成了一大批如花桥、大水沟、凤凰谷、何家庄、朱家沟、桂花庄、珍爱茶山等不同类型的具有乡土气息、田园风光、康养功能、康县品牌、示范引领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改善人居环境,突出生活之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康县按照各村发展实际分为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三个等次,坚持用标准化理念建设“公共设施配套化、村容村貌生态化、家庭院落花园化、村风民风文明化、乡村治理精细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制定完善“有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有完备齐全的基础设施、有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有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有配套齐全的环卫设施、有功能完善的旅游设施、有多元发展的富民产业、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有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总结完善以“庭院五美”“家中五有”“室内五净”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农家庭院建设标准,坚持批次打造,滚动推进,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同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深入开展“一日五问” “四新竞赛”、“六争六评”、乡风评议、文明创建、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美的体验、养成美的德行。
打造全域旅游产业,体现发展之美
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中,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张全域旅游的靓丽名片。康县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坚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两手齐抓,做足山水文章,创建全域旅游,着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多样化”的发展思路,持续培育壮大特色种养加多元富民产业,创新发展扶贫车间、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提升、一二三产和乡村大数据平台融合发展。几年间,通过全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服务,努力人居环境,提质增效农业特色产业,在全面完成350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建成了7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17户,形成了南有阳坝、北有花桥、中有王坝何家庄、岸门口景区和城区白云山森林公园生态大景区的旅游大发展局面。
康县在12月下旬即将召开“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国际论坛,康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把新一轮乡风文明建设引向深入,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全面繁荣,应对时代赋予的新课题的大考验,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植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努力让康县成为精神栖息的家园、灵魂归宿的净土、诗与远方的出发站,打造乡村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农民生活日新月异、村级主导产业蒸蒸日上的幸福彼岸。(文/中国甘肃网通讯员 杜宁生)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