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石林游记--甘肃社科院张正春教授
夫黄河之大,非大海、大江不足以相提并论者。江汉之广,河渭之大,古今称之。然则,吾人独以黄河为母亲河者,惟大河上下足以承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重,黄河流域乃是中华文明之核心区域。考之古今中外,凡农业文明无一不在江河流域发育成长。中华之大,九州之广,江河众多,所谓“九江”、“九河”,不一而足。从中国文化史的主干与核心的方面来看,黄河,只有黄河才是中华文明的神圣象征。在中国上古历史文献中,“黄河”与“昆仑”是至高无上的神圣标志,“河出昆仑”,正是中华文明的源泉所在。因此,认识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非常必要。
2019年12月7日,时值冬月“大雪节气”(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应甘肃龙文化研究院之请,前往考察黄河石林。这次考察有摄影家王得榜先生和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家杨荣祖先生相伴同行。这次考察给我非常震撼的印象。为什么呢?
我的老家在白银市水川乡白茨滩村黄河之滨。祖祖辈辈世代生活在这里已经十八代之久。听惯了黄河的涛声,看惯了黄土丘陵,结果是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因此不以为意。黄河石林距离我的老家水川乡很近,地貌相似。十余年来,黄河石林已经是很知名的旅游景区,几次机会都错过了,我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忽略了黄河石林的重要性,从来没有产生深入考察黄河石林的愿望。最近几年,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接触了很多黄河文化的材料,对于黄河的兴趣日益增加,重新认识黄河,深入考察黄河成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这次在龙文化研究院赵冬梅院长安排之下,第一次来到黄河石林,来到黄河石林所在的“龙湾村”,安心住下,深入考察。进入黄河石林峡谷,亲眼所见,令人震惊。以下摄影为证:
摄影说明:我站在石林峡谷中的一个沙土堆上刚好成为对比。这个古老的黄河峡谷,经历了三五百万年乃至几千万年的地质变迁,在第三纪洪水和第四纪冰川的反复作用之后,形成了如此壮观的奇异景观。这种砂砾岩非常坚固,经历了漫长的风化与河水侵蚀,依然如此傲立群峰。
摄影说明:我们住在“龙湾村”,第二天清晨登高望远,迎接旭日朝霞。罗成村长辅助和保护我完成了摄影。
万山丛中一峡谷,大河之滨是一个静谧安详的龙湾村。罗成村长带领我们盘山而上,极目天涯,非常壮观。
远望黄河,犹如神龙自天外而来。大河在这里绕了一个大湾,向宁夏河套地区奔流而去。黄河在龙湾村休养生息之后,北流塞外,自阴山脚下,从蒙古高原东归南向,通过晋陕大峡谷返回关中,这就是何洛地区。滋润中原,绕过太行山和燕山,然后东归大海。
这次来到黄河石林真是相见恨晚,是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甘肃境内,无论是河西、陇东,无论是甘南、肃北,自以为陇右风光已经了然于胸。十多年来,云游甘南雪山之巅,也曾漫游陇南森林,登平凉崆峒,饱览甘肃风光名胜。这次来到黄河石林,颇感惭愧之至。大自然的秘密是不可穷尽的,当人们自以为是的时候,大自然却以无比神秘壮观的景象显示出人类的无知和渺小。由此可见,我们头脑中的“大自然”与真实的大自然之间,可谓天壤之别。以人生之有限,考宇宙自然之无穷,有限观察,相对于无量时空,如此不自量力,岂不悲乎?
摄影说明:中华文明来自黄河的启迪和大自然的启蒙。尊重自然,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信仰。
最后,谈一个建议和设想;改善兰州经济困局和甘肃发展命运的一个启发。
白银市曾经是一个工业城市,以“白银公司”为国营龙头企业。曾几何时,白银市开矿挖山,财源滚滚。几十年后,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第二产业江河日下。白银市和景泰干旱少雨,发展农业遇到很大局限性。未来的白银市应该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服务业和旅游业方面找出路。“黄河石林峡谷”是一个很有品味和品位、很有潜力与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正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对于困居大城市的人们而言,来到荒凉壮观的黄河石林,对,比明显、差异巨大,徜徉在黄河之滨,面对如此壮观景象,感到一种蛮荒之力的冲击和震撼,从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和精神释放,这里对大城市游客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只要合理开发,需要科学规划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从全国几十年发展旅游的经验来看,一个景区可以很快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如;四川九寨沟、河南云台山、陕西的兵马俑,云南西双版纳、贵州黄果树……等等。一个“黄河石林峡谷”足以带动白银市的经济发展。如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以“黄河石林峡谷”为突破口,不仅能全面带动白银市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兰州的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
摄影说明:黄河石林的观音崖景观。
白银市就是兰州市的一个缩影,也是整个甘肃的一个缩影。如何从这里找到解决兰州困局的出路和发展甘肃经济的方向?从产业升级转型的角度看,从西北发展和国家发展大局来看,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这是振兴甘肃,也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关键举措,羲皇故里,娲皇盛德,丝绸之路,彩陶文化。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非常重要,极具特色。如此看来:问题已经很明显了。甘肃省未来的战略突破口应该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把“黄河文化”这个文章做好,把“伏羲文化”和“敦煌文化”和平凉“崆峒文化”以及庆阳农耕文化“岐黄故里”中医药文化激活。“黄河”是一个关键纽带,“读者集团”是一个重要抓手。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前途无量。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在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方面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必须从思想观念和产业结构方面实现根本性的革命性的“转型升级”实现战略突破。
兰州市曾经因为国家支持的“兰炼”和“兰化”异军突起。目前,兰州市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给兰州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从传统工业城市向文化旅游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必将给甘肃的历史发展带来新的动力。“黄河母亲”在历史上曾经无数次地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兰州的经济地位和文化面目,为“一带一路”助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此其时也。记曰:
黄河石林游记
大河藏峡谷,高原起平湖。
群峰争奇壮,巨壑让怀虚。
绝妙怪形容,洪荒问太初。
龙湾成造化,玉兔会金乌。
岁月无穷尽,逝者如斯夫。
和缓流不急,从容意自舒。
文明启华夏,河洛出图书。
龙脉观禹迹,凤羽启天枢。
曲折知情意,沧桑共沉浮。
吉凶成大业,加减又乘除。
悟道知进退,天尊赐鸿福。
张正春:己亥冬月十五日记
摄影说明:作者背后就是黄河之滨的龙湾村:这个村庄五百多户人家,三千多人口。龙湾村水果之乡,适合休闲度假。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