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低空游览成为继直升机、动力伞低空游览之后,丹霞景区的又一张文化旅游名片。
近日,马蜂窝旅游网联合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交换中心共同发布了一份《中国省域自由行大数据系列报告之甘肃省》,对甘肃省旅游市场现状、旅游资源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报告显示,甘肃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在景区方面,张掖七彩丹霞、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传统热门旅游景区热度依旧较高,热度排名第一的是张掖七彩丹霞景区。
近年来,在西部环线旅游和丝路旅游的带动下,张掖七彩丹霞景区通过策划组织大型“旅游+通航”融合体验活动,使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旅游市场持续繁荣,年均游客接待量连续保持了30%的高增速,实现了从40万人次到260万人次的“六连跳”,实现了粗放式经营向集团化、规模化开发的历史性转变,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已成为甘肃省成长性最好的旅游景区之一。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作为全球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复合区,以艳丽的色彩、独特的造型,享有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全球刻骨铭心的22处风景、全球极美的丹霞等美誉。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发育自1.35亿年至6500万年的白垩纪“红层”,厚层砾岩和砂岩经构造运动,流水与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彩色丘陵地貌,是全球唯一、中国独有的神奇地貌,经专家研究考证,彩色丘陵地层的形成和诞生是以百万年为地貌单元,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地质遗迹。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位于祁连山北麓临泽、肃南县境内,景区东距张掖市区4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目前正在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已通过专家评估验收。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被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著名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黄进誉为“彩色丘陵中国第一”。2011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在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被评选为“全球最美外景拍摄地”,被外媒评选为“中国最美的30个地方”之一。
2019年7月19日至20日,首届中国·张掖七彩丹霞热气球节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热气球运动员驾乘100具热气球,从七彩丹霞景区3处起降点同时起飞,飞跃整个景区,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七彩丹霞的唯美邂逅。游客乘坐热气球“扶摇直上”,近距离感受日出日落;在高空之上俯瞰“中国彩虹山”,尽览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和谐交融的壮丽美景。热气球低空游览成为继直升机、动力伞之后,七彩丹霞景区的又一张享誉全球的文化旅游名片,成为带动张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七彩丹霞热气球节的举办,旨在以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为主线,以七彩丹霞低空旅游品牌为依托,催生张掖旅游新业态,打造七彩丹霞多元化IP主题,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七彩丹霞旅游业转型升级,将七彩丹霞景区打造成为低空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热气球自由飞空中游览胜地。
近年来,拥有良好区位优势的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抓住当前低空旅游业及产品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将低空旅游项目作为打造七彩丹霞休闲观光游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空间优势,着力打造低空旅游产业链,创新发展户外活动和低空旅游产品,直升机、热气球、动力伞、动力三角翼等低空旅游产品相继问世。七彩丹霞景区飞行器项目种类多、游客自主选择强、项目运营规模大的低空旅游特点,使七彩丹霞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低空旅游体验目的地,七彩丹霞低空旅游体验区品牌已初步形成。
目前,七彩丹霞景区内有高性能贝尔407商务观光直升机2架、动力伞10架、热气球30具,现已开发出直升机观光、热气球自由飞、热气球系留飞、动力伞亲自飞等8项低空旅游综合体验产品。截至目前,直升机、动力伞和热气球项目分别接待游客8000人次、7000人次和1.6万人次,分别实现经营性收入700万元、310万元和300万元。
面对游客接待量的“井喷式”增长和地质遗迹保护的矛盾,张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对景区内的资源进行发掘性保护开发。2013年至今,该公司累计投资5亿元用于七彩丹霞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了1.8万平方米的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21万平方米的丹霞广场,同时满足1500辆车停放的生态停车场,11座AAA级旅游卫生间,8300多平方米防腐木生态游步道,1.8万平方米观景平台,绿化美化景区周边土地3.7万平方米,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能力,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彩色丘陵地貌。
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品牌的辐射带动下,张掖旅游市场呈现出“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网状辐射、全域发展”的局面,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研、学、养”等要素齐全的产业体系。截至2019年年底,张掖市201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239.95万人次,同比增长33.42%;旅游综合收入279.06亿元,同比增长34.86%,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4.5万多人,旅游产业实现了由边缘产业向优势产业的转变。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