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历时近5年的宝兰高铁建成正式通车运营。宝兰高铁在我的家乡秦安县设有秦安站,我的家乡秦安也于当日破天荒地进入了高铁时代,结束了数千年来家乡没有铁路的历史,圆了家乡人民希望能够在自家门口乘坐火车的千年梦想。
高铁秦安站设计到发线4条(含2条正线),2站台4车道(两个侧式站台),设计时速250km/h。车站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车站站区建筑面积约5574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设计最大聚集人数为1000人。该站西靠白鹤山、东迎南小河、南傍金刚嘴、北望锁子峡,坐落于我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川镇神明川村(神明川村也是清朝著名谏官,被誉为“陇上铁汉”安维峻的故乡)前葫芦河秦安段西岸的310国道以东,秦安人的母亲河——葫芦河从站前自北向南哗哗流过。该站是宝兰客运专线上的重要中间站,也是国家高铁网“八纵八横”徐兰高铁线上的重要中间站点之一,在国家高铁建设网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秦安,古称成纪,是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故有“羲里娲乡”之美誉,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民族文明的肇起之源,开创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先河。距今约有8000年历史的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更是让秦安闻名于海内外。秦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素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之说。秦安自汉唐以来,就是州、郡、县、道的治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咽喉锁钥之地。尤其是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分左、中、右三路向甘肃挺进,中路军(2兵团)进驻了秦安县莲花镇。在莲花镇,彭德怀司令员作出了解放兰州新的战略部署,为兰州的顺利解放作出了历史与战略性的贡献。
秦安乃陇右文化名城,自古英才辈出、将相星灿。诸如驰骋疆场、名垂千古的飞将军李广,争雄图强的益州牧李特、成都王李雄、前秦王苻坚、后凉王吕光、车骑大将军权景宣和辅弼朝政、讥讽奸佞的爱民宰相权德舆,为官清廉、名比况钟的巡抚右副使胡赞宗,还有忧国忧民、直言诤谏的陇上铁汉安维峻以及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孤胆英雄杜根德等,当然也是盛唐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乡。据有关资料统计,载入《二十四史》中的秦安名人多达247人;入载1980年版《辞海》的秦安名人也有12人之多,真可谓是人杰地灵、文化兴盛、名人星耀之邦。
秦安县虽然历史悠久、英才辈出、人文鼎盛、文光粲然,但因秦安人多地少、土地瘠薄、资源匮乏,且山大沟深、峁墚纵横、路窄道险,受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不良所限,交通向来很不发达,致使人们的出行受到极大限制,社会发展遭遇交通掣肘。高铁秦安站的设置与通车运营,如同给秦安的交通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极大地助推了秦安交通的高速发展和切实地改善了秦安人的出行条件,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助力了全县的经济增长,也使秦安60多万人民的出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让广大的秦安人民真正感受到了高铁给其生活带来的美好享受以及给予其出外发展创业上的有力支撑。
解放初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尤其是我省,不论是公路,还是铁路建设都不发达,秦安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想起来让人最为感慨的是,曾经的秦安人要想出个远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其选择有二:一是乘坐汽车,二是乘坐火车——
这里我先来说说乘坐汽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从秦安乘坐汽车到兰州,早上8点钟左右从秦安出发,经过秦安的王铺梁、定西的华家岭,再到兰州,在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公路上颠簸一天,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能进入兰州市。这还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如遇上雪天、雨天,或汽车抛锚(当年的汽车质量都不高,总出故障)啥的,那就更不知道在路上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了。我是1974年参加工作来到兰州的,记得1983年11月份的一天,我从兰州回秦安老家,早上8点从兰州出发,中午12点多客车才开到了定西。在定西吃了中午饭后继续上路,客车行到华家岭顶端的时候,天空早已飘起了雪花。不料就在这时,客车却发生了故障,需要修理。当时雪花飘飘、寒风飕飕,乘客冻得在车里坐不住,只好下车在公路边不停地哈手、跺脚,顶着寒风在漫天雪花中忍饥受冻,耐心等待;尤其是一些小孩子被冻得脸色青紫、鼻涕下垂……修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把车修好了,在突突突的马达声中,汽车继续上路。汽车在险峻的山路上像“老牛”似的慢慢爬行,待车开进秦安县城时,已经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了。我不得不多花钱在县城住上一晚,等第二天天亮后再步行回乡下老家(当年县城也没有发我所在乡下的班车)。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深、余悸在心。后来,兲巉高速公路的开通,再加上车辆质量与速度的提高,从兰州到秦安250公里的路程仅需费时4小时左右,令人觉得兰州与秦安间的距离似乎一下子“缩短”了,回趟家也不再那么困难了。
现在再来说说乘坐火车吧。从秦安到兰州想坐火车,一是步行30公里左右的山路,到距离秦安县较近的陇海线上的新阳镇(该站是陇海线天水段上的一个小站)火车站乘坐火车;二是到县城购买秦安发往天水的班车,到陇海线上的南河川站(该站也是陇海线天水段上的一个小站)乘坐火车。如不想走山路而想坐火车,那就只有从县城乘坐开往天水的班车,到南河川火车站下车,再等从西安开来的一趟绿皮慢车上兰州了。当年火车的车次较少,快车又坐不起,坐慢车不仅耗时费事,且因车次少、乘客多,总是满员,即便买上票,也不见得能挤得上去;就算挤上去了,也得在不断的“哐当哐当……”声中熬上一整个通宵才能到达兰州。回程也是如此——当晚10点左右(好像是)从兰州坐上绿皮慢车,到第二天天亮时才能到达天水的南河川火车站。如运气不好遇上火车晚点,或下大雨、大雪什么的,还会误了或因雨、雪而停发去秦安的早点班车;等下班车来,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就是等来了班车,从南河川火车站到秦安县城仅数十华里的路程,还得“晃荡”上足足两个来小时才能开进秦安县城,真是苦不堪言!2017年7月间,曾经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发生了——我的老家秦安破天荒地不仅通了铁路,还一通就通了高铁,我便在当年“十一”前夕乘坐高铁回了趟秦安老家。曾经,250公里左右的路程,需要在路上耗掉10多个小时;就是高速公路开通后,也得4小时左右,可现在仅用1小时零6分钟就到了,真让人有在地面上飞翔的感觉。回兰后,我便写了《高铁通到我家乡》的组诗,共5首,其中一首在《甘肃日报》的“百花”版上刊出了。当然,我心中感知的、耳边听到的、眼中看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各方面的发展带给我们国家、社会、人民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有工业的、农业的、医疗的、教育的、科学的、生活的、工作的、出行的以及天上、地下、水中的等等。
以上所写,笔者只是想通过亲历、亲感来反映我们国家建国70年来给社会、民生以及笔者自身带来的诸多利好,并借以抒发一下自己对祖国70华诞的由衷赞许与幸福心声!更是想通过以高铁事业快速发展的典型事例来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个强大的发展引擎不仅给铁路事业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也给高铁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的当今“神话”传说,同时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高铁在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出行等方面给予的快捷与方便。
最后我还需要郑重补充一点的是,前不久我又回了一趟老家秦安,正好遇见在车站工作的一位朋友,从他口中了解到,随着宝兰高铁的正式运营和该站投入使用,该站每天的出行人数都在3千人左右,高峰期竟达8千人至1.2万人;高峰期列车班次也达33对、46列,远远超出了当初设计规模,给车站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另据知情人士介绍,每到高峰节假日期间,候车大厅更是“人满为患”,因之车站工作人员不得不将供旅客候车休息的座椅拆除,藉以增加容客应急。另外,由于高峰期该站车票紧张,常常是无票可售,乘客为了不误出行或归期,不得多花钱通过网络购票系统从兰州西站购东行线的车票,在秦安站上车;从天水南站购西行线的车票,也在秦安站上车。由此不难看出,当初该车站在设计上存着严重的客流量估测与预期的不足。从目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而看,该站的扩建增容,看似势在必行。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