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文学诗词 > 文学资讯

《春节游青城》——作者:王新文

时间:2020-04-18 13:05:28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雨婷点击:

一    青城的历史革沿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青城镇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挂起火红的灯笼,喜迎猪年新春的到来。回家过年的人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作为一名在外的青城人,文化人,每次回家总是抽时间喜欢到青城的大街上走走,到旅游景点看看,和景区的管理人员谈谈青城文化,景点建设及景点历史脉络。以及青城文化的载体……青城民俗的种类及特点,传承与继承等等。

青城历史简要介绍:青城古镇地处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和兰州一衣带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也是黄土高原上稀有的鱼米之乡、水烟之乡,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近年来,青城古镇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首批全国特色小镇等荣誉称号。青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城隍庙、青城书院、高氏祠堂、罗家大院、碑林、二龙山戏楼、闯王墓和散落在古镇核心区的45处古民居四合院等。青城古镇民俗活动多样,有青城小调、城隍出府、柴山表演、英雄武鼓、剪纸、刺绣等。自然景观独特,有小河漂流、百年梨园、千亩稻田、东滩荷塘等。特色饮食美味,有青城长面、糁饭、驴肉、酸白菜、酸烂肉等。土特产丰富,有水烟、青城干面、农家陈醋、西瓜、葡萄、苹果、软儿梨等。在这里游客既可看到古香古色的明清民居,又可听到优美动人的青城小调,还可看到规模宏大的城隍出府、粗犷豪迈的英雄武鼓,体会到独特的黄河水岸古镇民风。


二    青城书院与青城文化


青城书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近二百年来,历史上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翰林1人,进士10人,文举23人,50多位武举人及许多贡生。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人才辈出,培养出了大批的各种人才,参与了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解放前青城书院也是兰州六大书院之一。当初修建了院门3间,前院屏门过厅5间,两厦各3间;中院讲堂大3间,两厦各5间;后院讲堂大3间,两厦各6间。
书院门前有砖雕照壁一座,校门门扇为黑边蓝心,上有隶书“菁莪造土,朴械作人”八个大字;门楣上悬“青城书院”匾额;门内东西两侧各竖有集资石碑一座。过厅中悬“敬业乐群”匾额,内有四扇屏风,如遇节日,则移开屏风,以示庆贺。中院讲堂门上方悬有“丽泽堂”匾额,讲堂内西墙镶嵌“创修青城书院记”石碑一块(现仍完整保留)。院内花草茂盛,环境幽美。
我每次走进青城书院,就想起了小时候在书院读小学的情景,我就是座在屏风右边这间屋里读书的!小时候我在家没有人看管,我很小就上了小学,每天早晨我哥把我带到书院门口,天还很黑,他把我留在门口,他就忽忙上中学去了,而我在门口要等到老师开了院门,才能进去。而等待的时候是很害怕的。
青城书院是青城的核心景点,里面布展了青城书院建设时的石碑,科举考试制度的过程,李自成归隐青城祖谱i记录,部分古迹宝物,青城文人的书画作品,部分青城籍文人编写的书籍,最里边的建筑是孔子学院,也叫国学讲堂。


关于青城文化,实际包含了现存于青城的各种故建筑,以及历史i已载。现存于青城的民俗传统,即省级非物质文化造产……城隍出府,柴山,小曲子。还有就是独特的饮食文化,如青城长面,陈醋等等。

所有这些与外地不同的具体特色文化形式,实际构成了独特的青城文化。这些传承是千百年来特別是明清以来,青城劳动人民,文化人创造形成的青城文化,深深不息,根植于青城人的脑诲里。

也有青城籍学者总结过青城文化的精神,而我总结的青城精神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好学争优,敢创一流;

3.   吃苦耐劳,耕读传家;

4    风雅青城,商贾云集;

5.   能工巧匠,非遗悠长;

6    青城长面,民俗多样。


青城碑林


三    高氏祠堂与宗祠文化


青城高氏祠堂始建于清顺治六年,经三次翻修、扩建为一进三楹、过庭、雨廊、大殿及福堂组成的四合院。2003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氏族人以“孝父母,敬祖宗,正婚姻,睦宗族,守正业,兴文教,严闺阃,畏王法,积功德,禁溺女”为族规。数百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城高氏后人。
高氏祠堂的建筑风格为方形八卦,布展包括各种,匾额,高氏名人,书画,高氏祖先,黄河奇石,修建官祠堂的功德碑等等。高氏祠堂能够保存下来,也是奇迹。解放以后,高氏祠堂全部建筑群划归青城公社供销合作社所有 供销社又它当做放做化肥农資仓库使用,几十年很少有人进去,在文革中避免了彼拆除。八十年代末,青城内外的高家人,合伙凑钱,又把高氏祠堂赎回,归高氏协会所有,并经过翻修,各家又拿出来古物件,布置成现在的式样。


青城宗祠中,比较成规模的还有李氏祠堂,滕氏家庙,张家祠堂等,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祠堂文化。

李氏祠堂


张氏祠堂


滕氏祠堂


四      狄青广场与城隍庙


城隍庙原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指挥部的所在地。其中大殿保存基本完好。又集资修复了门楼及戏楼。与城隍庙相对应的民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隍出府。
在青城城隍庙前的广场,新建一座狄青的石雕像。但见狄将军全身戎装,骑在一匹疾驰的战马上,左手紧握缰绳,右手持一丈八长枪,双目凝视前方,头盔上的红缨和身上的披风迎风飘扬,似乎正领着千军万马,驰骋在疆场之上。


五     罗家大院与商贾文化

罗家大院是民国时期青城四大水烟作坊之一的“永顺成”老板罗希周先生的宅院,建于民国十六年,即公元1927年。该院落由东院、中院和西院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东院由前院、中院和后院组成,它原来是罗家的水烟作坊,字号“永顺成”。整个罗家大院由十六道门互相连通,设计独特,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做工精美,具有山西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是青城地区保留最完整的古民居四合院之一。俗话说"先有连罗马,后有狄青城"。可见罗家在青城的历史有上千年了。罗家大户在清朝因种植加工水烟而兴盛,并修建了罗家大院。
青城的水烟种植始于明代,质优于其他地方,烟叶膘丰厚实,干得透。运过长江后,烟丝回潮变色,其味更为醇厚悠长。当时,行销南方的广东红,就是青城的有名品牌,到了清代初叶,青城的烟坊已经发展到了200多家。以富庶闻名陇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习俗,青城的水烟种植与加工业,也逐渐没落。
罗家大院的布展,重点有水烟加工设备,设施,旧社会大户人家的正厅,侧房,秀房,织布机,剪纸。民俗有农耕时期的农业用具,粮仓。重点是青城食醋加工,长面等。


六    二龙山景区与春节社火

二龙山景区位于青城镇东滩村西南方,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该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布局严谨,风格独特。因其山势如“二龙戏珠”故得名二龙山。
二龙山景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的古戏楼。近年来恢复修建的玉皇殿、二龙山寺、隍庙、文昌宫、三圣宫等,即保存了原来的历史风貌又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
二龙山景区既是佛事活动区,也是青城东滩广大民众文化活动场地。青城的一部分民俗表演,如春节扭秧歌,柴山,英雄武鼓,唱秦腔,乡村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均在此地举行。


七     对于青城旅游的一点建议

作为青城旅游,要把景区建设与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是一种比特好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城做为黄河上游千年古镇,具有特色文化的小镇,要赶上时代的步伐。依靠特色小镇建设、新农村振兴战,略规划,上报项目筹集资金,把大景区建设搞好,搞出气势来,搞出特点来。尤其在文化建设上,更加挖掘青城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变迁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商贾文化等。特別还要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恢复高考以来青城镇走出的莘莘学子。他们在科教,文化,从政,商业经营,生产实践,科技创新,在新中国建设大潮中取得的辉煌成绩!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的文化特色内容要数字化,编辑成内容更加饱满的网上内容,让游客在旅行点打开手机,通过扫码,即可观看青城旅行,方便快捷,实现数字青城。
另外,出一些青城古镇旅游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游通过写作文,提高旅游的兴趣。
要转换思路,扩大视野,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把青城特色旅游推向更高的高度!

作者:王新文于青城
备注:本文作于2019.2,修改于2020.1
备注:照片为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王新文,男,1965年生,榆中县青城人。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白银公司工作,《无机盐工业》杂志社特约通迅员。发表科技论文30篇,其中3篇科技论文收入《化学文摘》。获四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获六项国家专利。合作出版科技图书一本。
近年文字作品发表在《醉美大甘肃》,《榆中人》,《榆中老乡俱乐部》,《榆中观察》,《黄土情文学网》,《甘肃在线》     等网站。作品有:青春的记忆……同窗情,羊倌放羊,三十年前过路榆中北山鸡冠梁,城隍出府,踏   浪,逛红古  ,暗  香 ,学 问,群 主,同与不同,战'疫情 等3O多篇。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