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文学诗词 > 文学资讯

加入高中同学微信群诗并序--作者:穆明祥

时间:2021-08-03 10:30:01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加入高中同学微信群诗并序

作者:穆明祥

上世纪七十年代,准确地说,是1973年12月份,我从秦安一中高中毕业(当时高中是两年制,上年春季入学,次年冬季毕业)。记得秦安一中高73级共有4个班,我所在的班是高73级一班,全班50多名(准确的数字已经记不清了)同学,班主任先后有马淑勤、王元席和李桂梓先生。

毕业照片_副本.jpg

考入秦安一中的学子,除了县城里的,还有来自四乡八镇的。我家距离秦安一中足有5公里多的路程,按道理应该是住校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一直是来回跑的。我家住在县城的西边,与秦安一中隔着一条葫芦河。如在夏天,且河水不深的话(当年的葫芦河河水很大,不像现在,几乎干涸),还可以趟水过河,能走点捷路;如在冬天,河水冰凉,不得不走更多的路,到当时秦安县仅有的一座葫芦河大桥(此桥也刚建成不久)上去绕。我每天天不亮从家里出发,天大黑后才能回到家里。两年来,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都是如此。在生活及不富裕,一日三餐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我硬是凭着两只脚,每天来回步行10多公里,走完了两年的高中历程,取得了高中毕业证书。其间辛苦,真可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正因为我家距离学校远,到校匆匆,离校亦匆匆。在校的时间除了完成每天的作业外,便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再加上当时还是比较“封建”,尤其是跟女同学的交流就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同桌坐,或前或后坐,也是很少说话的。尤为甚者,有的被分在同桌的男女同学,还要在课桌中间划出一道线来,作为“楚河汉界”,互为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学生看起来,觉得好笑。可在那个年代,现实就是如此,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这只有过来人才会知道。

毕业后,由于当时没有留下“通讯录”(当时也没有这种意识),通讯渠道也不发达,至于后来谁去了哪里,具体干什么,除了同村同乡和距离不远的尚有见面,或闻知消息外,大多就音信杳然,一无所知了。

现在要让我说出73级一班同学的名字,一是由于时间太久,二是因我在班上没有几个玩得最好、印象较深和能够达到所谓记忆犹新的同学,我真可以惭愧地告诉大家,就连10位同学的真名实姓都叫不出来。

好在,近日我被老同学周府生拉入了“秦安一中高73级一班同学群”,这才知道有热心的老同学通过微信建群的方式,寻找并拉秦安一中高73级一班同学入群,弥补因当年生活、通讯等诸多原因造成同班同学大多在长达近48年的时间里难得一见,或音信全无的缺憾和以酬在有生之年与大多数不是年逾花甲,就是年届古稀的老同学聚会的心愿。

令人遗憾和不想知道的是,从群里了解到已有好几位同学远离我们而去,已经是无缘见面与相聚了,岂不令人悲乎!这就提醒我们这些健在的同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手头宽裕了,通讯发达了,交通便捷了,我们都已退休了,也有时间了,更应珍惜当前的好日子,也应珍惜同学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既然有这样的条件了,能够联系的就联系,能够相聚的便相聚,而且还要多相聚,把曾经的缺憾,变为今天的圆满,以慰藉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大家都期待着吧,期待着与老同学们的真情相聚!

48年,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可能连一瞬间都算不上,但对于一个人而言,那就是大半生的年华,何其漫长与珍贵啊!不期,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能与分别近48年之久的老同学取得联系,还有相聚的机会,真是喜出望外,遂吟成七律一首,与老同学们共勉。

诗曰:

四八年前别一中,全班同学各西东。

了无消息云间寄,却有同窗梦里逢。

昔日难能遂心愿,今朝得以践初衷。

感恩时代高科技,微信建群音讯通。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