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恋曲抒心声——陈明华《黄河恋曲》评介:穆明祥
吾邦,乃散文大国。自周秦肇始,泱泱汤汤,历代接续,佳作充盈文苑;传承发展至于当下,越发繁荣,更见气象。散文,是一种有别于韵文和骈文的文体。散文最易反映作者心灵,是“我写我心” 的最佳载体。好的散文,无不蕴含 “文中有我”的人文意识。近日,我有幸拜读了挚友陈明华先生即将付梓出版的散文小戏小品选集《黄河恋曲》。读罢此书,感慨良多,欲表之意,付诸文字。
陈明华老师散文小戏小品选集《黄河恋曲》
此书,共计11个章节,118篇(包括散文、随笔、小戏小品剧本),计有20余万字。是他继《黄河绿韵》诗歌集出版发行后,经过八年时间废寝忘食,潜心凝志写出来的一部佳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入选书中的这些文章,章章耐读,篇篇出彩。这些可圈可点的文章,旨在向真、向善、向美,是不带任何功利的纯粹精神产品。它的精彩在于关注人性的本质,饱含生命的骨血,感悟人生的真谛,发自心灵的震颤!
“文章倾注真情,千金难买真诚”。对此,可以从书中的《故乡撷翠》中看出他所表达的两种大小真情——大的方面,描写的是对第二故乡的宏观印象以及对此的血乳情意。如在《誉满中外明珠城》《河之恋》《天之蓝》《绿染两山》《天下第一餐》和《兰州黄河桥》等文章中,他由衷地表达了对兰州的无比热爱和眷恋。在相关文中他写道:“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兰州,其自然环境属于干旱少雨,风沙常刮类型,我们只能靠蚂蚁搬山的精神制造塞外江南美景。所以,戴在兰州头上的像金城、瓜果城、园林城、文明城、文化城和明珠城等桂冠,都应该得到并受之无愧。”他写的散文,既不讲究语言的华丽,也不刻意追求技巧的运用;而是让真挚的情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自然流露,这种坦诚真挚的文风,具有化茧成蝶的原生态之美。再说他抒发的个人小真情——也是他自小与兰州结缘的根由。50年代初期,他随父母亲支援西北建设,从江苏调往甘肃,离开南京定居兰州,当时他还是学龄前儿童。自1955年至今,他在兰州已经度过了60多个春秋。他在《春天故事》和《又闻玫瑰香》等文章中写道:“黄河水把我滋养成人,黄土地让我安家立业。我的心里装满了对第二故乡天高地厚的感恩,结下了生死相随的深情。” 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说:“真情像劳动汗水一样,总有一股强烈的味道。” 我被他“恋母”情结的奶香味,为黄河和蓝天的污染治理而“鼓与呼”的赤子情怀,为兰州改天换地的变化而流下激动眼泪的甜咸味而深受感动和鼓舞。有人云: “失去了真,也就失去了美!”正因为他的散文是用真情来写,故而,才显得如此之美!
《著名诗词作家穆明祥先生》
“善观人者索其善,善修己者履其始”。 我从他书中的《布衣善举》和《即兴随笔》等章节中看到,他把日常写得不平常,总是写得细致温婉、抒情、忧伤和情韵悠悠……行文简约,寓意深长,这才是散文家的本事。如《黎明写真》《守候》和《寿宴》等散文,均以细节取胜,赢得了人们的好评。他总是能把生活中的细节写得极为精到和生动,传递的感情色彩自然也就非常丰富。因为他知道,唯有真挚的感情才能生发出正能量,才能感动更多的人。
在描写凡人善举方面的情愫,可以从《人类伴侣》和《即行随笔》等章节中看出。他的随笔写得轻松自然,没有严谨的布局,沒有大起大落,像一条平平静静流淌的河流……如《胡杨情思》《金刚鹦鹉》和《爱好》等文章,有的写出警世的哲理,有的提出中肯的箴言,给人以深刻的教益。由于他的随笔有强烈的现场感,每篇文章又能巧妙地发挥“我”的作用,所以,他的作品让人有身临其境,苦乐共享之感。如其大多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怜惜、仁爱、愤怒、无奈和期盼等真挚和淳朴的善良情感与道义情怀,无形中能够引导读者和他思索一个共同的话题: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都会产生局部的悲剧。以此揭示如何演奏命运交响曲,并折射出对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语)。他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平实洗练,不雕不琢,有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有入情入理,逼真生动,合乎人性的达观之美,充分展示出了他尊重和反映淳朴生活的文化心理。如在《昔行追忆》和《今游览胜》的章节中,大多是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游记。前者写得短小精悍,后者写得细腻委婉。他写游记的视角是“俯视”的,只有高于对象,才能写出既不游离又能超出对象“形而上”的意蕴和韵致。当今游记之所以写不出新意来,是因为有些作者不能跳出自我,总是平视、仰视对象。说到底是其文史存量、文化底蕴不足。他在游记创作方面,是“胸有成竹”或“底蕴深厚”的。如《欣游重建黄鹤楼》《泉湖公园游》《寻根大地湾》和《情系铜奔马》等文尾的诗词,都是以灵动的诗意形象达到承前启后目的的,其睿智深邃的理性光芒直射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出色地完成了彰显人格魅力的审美追求,让读者能从中找出更多的潜质。日本学者黒田鹏信说,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散文小戏小品选集《黄河恋曲》作者陈明华老师
此外,他始终站在一个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上著文发声,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在《小戏小品》章节里,从所选的8个剧本中可以看出他的民生情怀。如《城管与摊贩》,剧情讲述了一位被人们误会而为摊贩务实的城管人,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深和端正了人们对“城管摊贩不是仇人是亲人”的认知与看法;再如《红色罚单》,剧情围绕过年过节送礼偿还人情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告诉人们越是在富裕的年代越要勤俭节约,让人情礼节回归到礼轻情重的原生态基点上;再如《三夺手机》,剧中围绕学生迷恋手机游戏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孩子热衷于玩耍而不顾及学习,到底是社会还是家长的责任?我用心读他的小戏小品剧本,发现其背景的提示,结构的安排,悬念的设置,文字的应用,无不鲜明地反映出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审美追求,进一步证明了其驾驭文字的过人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深厚功底。
人生易老,青春永葆。一位作者难就难在步入老年后依然激情满怀,耕耘不辍,利用文学体现其老有所为之价值,为老年朋友树立了良好榜样。当然,他的集子还有更臻完美的余地,但仍不失为一本好书。正如苏轼在《论书》中所说:“吾书虽不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块宝地。” 我愿用此文与他共勉:因为有真善美之爱,不觉人生艰难;因为有复兴之梦支撑,不觉天涯遥远!
是为序。
2021年8月于兰州
(本文作者系著名作家、诗人)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