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F到我家,我们并排躺着聊天。
刚跟男朋友分手的小F,脸上却带着笑。
看到她如此的状态,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准备好的安慰的话说不出来,却想给小F一个拥抱,这种感觉比面对一个泪流满面的人还要强烈。
碰上了一个不喜欢的人,没有心动,没有激动,因为别人看起来的“合适”,恋情还是开始了;当这段感情结束,即使是在闺蜜面前,也表现得不痛不痒。为了恋爱而恋爱,是怎样一种妥协。后来还是在众压之下选择放手,又是怎样一种抗争。
小F说着各种话题,我听着,只是在心里一遍一遍许愿:好姑娘,有一天你结婚了,希望那是因为爱情。
聊了许久,有一阵儿我们都沉默着,只是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似乎能听到时间一分一秒的流过。
小F用手机播放的背景音乐跳转到了《给十五岁的自己》:“不确定自己的形状,动不动就和世界碰撞,那些伤,我终于为你,都一一抚平……”
小F发出感慨,以前不喜欢吃肉,不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不喜欢下雨天,不喜欢说话带口音的人,现在好像这些都习惯了。我们终究长成了一个不特别的人。
小F说这话时带着一点伤感。我知道她说的不特别,并不是指吃饭穿衣那些事。她害怕的是,在生活和感情中,一点点磨掉自己的棱角,自以为选择了更适合前行的形状。对生活不再强求,对感情不再执着,对梦想不再坚持。
第一次有人提醒我不要“磨掉棱角”,是在高中。
高一上学期,我突然自卑了,也是第一次体察到自卑的滋味。自卑的那个点,不是别的,只是字丑。
当时我是唯一一个带着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的光环入校的学生,那时候不少小孩看我都带着崇拜的目光。十四五岁,是一个唯成绩论的年纪,更是一个敏感的年纪。所以,纵使在别人眼中有千般好,都不足以把我从牛角尖里拉出来。
自从心里有了一点点自卑的苗头,自信心就全面崩盘。小学和初中都练过字,我写的字还是丑的一塌糊涂。由于成绩好,也没有人计较字丑,我自己也完全忽略了。但是当我在乎的时候,自己心里过不去了。
我看着大家都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吝啬写字,每次作业都写最少的字。以这点自卑的苗头为起点,我时常思索自己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小小的内心能想到的,是不好意思多说话了,不好意思问问题了,不好意思张扬了。现在想想简直不可思议。
在那之前,我就是那种“求知若渴”的状态,连发下来的新课本都要一周之内先全部看完才安心。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不知道的就问,也不管什么课程范围之内还是之外,有时候也会把老师难住。
高一上化学课,对物质的分子结构感兴趣,看完了当时的化学课本也还是觉得不够满足好奇心,下课之后就跟老师探讨。当时的化学老师对我问的问题特别上心,解释不清楚的下一节课会带着需要的分子模型,给我讲解。
我有一周没有问问题,老师在我的作业上写了一行字:不要磨掉自己的棱角。后来化学老师找我谈话,希望我能保持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保持好奇心,多问。当时我对“不要磨掉棱角”的全部理解,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后来,虽然我不再纠结于字丑这件事,也重建了自信,只是,凡事探索所以然的习惯却丢掉了。
那时候理解的“特别”,就是追求着很表层的不一样,比如上课踩着点进教室,比如对校服做一点手脚,比如偶尔的违反班级纪律,甚至执着于保持着课桌上摆最少的书就以为特别了;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丢掉了真正特别的东西,像无处不在的好奇心,理所当然的自信,以及对突如其来的应对自如。
高中毕业两年之后我跟同学说起来我当时的自卑,他们完全没有觉得我有什么好自卑的,聪明,漂亮,连跑步都比别人快的多。在他们眼中,当时的我就是对谁都爱理不理,一副“冰美人”的模样。
在大学里也一直在调整和适应之中。跟同龄人一样,做模型,谈恋爱,看世界,偶尔翘课,偶尔闹腾。
那时候,课程是严格分等级的,有些课老师讲的好也不愿意听,有些课生病都惦记着。
友谊还是处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要么粘的恨不得穿一条裤子,要么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在校园恋爱中,见面就欢喜,分开就想念。感情就是心情的晴雨表……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