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有一篇随笔叫《中年的噩梦》,文中写的是斯蒂芬·狄克逊在《君子》杂志上发表的一个故事,故事是一个四十二岁单身作家和二十一岁女大学生的爱恋,最后以女大学生以年龄为由引发的刻薄尖锐的抛弃收尾,文字和情绪都表达得很节制,但斯蒂芬·狄克逊的故事的题目却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哎,以你的年纪来说……
哎,以你的年纪来说,真是一句言有尽意无穷的话。一种对于你的年纪的的不认可与嫌弃,一种年龄本身驾驭人的忧伤与无可奈何,无须过多地描述,在你的一叹一叹中就无处躲藏。事实上,没在自己的年纪里做过几个噩梦的人,真的不足以谈人生,不过是有人一直纠结于此,徘徊不前;而有人却梦醒了,一往无前,仅此而已。
我之所以想起这篇文章,是因为就在今天,我的中学同学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这是1987年出生的人最后的二十来岁。今天写总结的时候,发现再过两个月,介绍自己的年龄,就是3字打头了,好像也不怎么害怕。毕竟这些年,我完成了清单上的许多梦想,也为许多没有完成的梦想不懈努力。
我本来想写一大堆的鸡汤,比如“面对岁月这把杀猪刀,愿你勇敢、坚强、善良”之类,后来想了想,只回了她一句:不害怕,就是时间最好的礼物。
我刚迈进20岁的时候很慌张,那个时候流行一个词语叫“奔三”,好像跑哪里都恨不得宣布自己已经“2”字打头了,不是想说明自己有了什么能力,倒更是充满了一种刻意逃避的味道。那些年,我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总说一句话“我老了,奔三的路上又近了一步”,于是,许多人都笑,推杯之间,也什么都不说。
一直到我毕业的那年的生日,我与父亲走出酒店,我们没有坐车,一路走。父亲说: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说说我的心里话了。这些年,你总是说自己老了,无心也好,有意也罢,我们都当你是小孩子的无稽之谈。但从今往后,你走入社会,就要咽下这句话,烂在心里。你在每个年纪里,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是你的年纪里最好的纪念,有什么好恐慌的。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走得很慢,他从来不那么严厉,话也是一句一句吐出来的。但他有他身为一个男人和一个长者的不怒自威,我自然感受得到。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平和的人,他对于世事有他的敏锐,对于生活也有他的淡然。他五十岁之前,都在一个国营企业担任小领导,我们家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也基本衣食无忧。然后在五十岁国营企业改革的浪潮,他和所有的员工一起下岗了。五十岁下岗,其实,于父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离退休还有长长的十年,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落差,更是一种实实在在被时代遗弃小有无奈的感觉。可父亲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情绪,他每天总是笑眯眯的,用他的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快,他在一个私营企业找到了财务总监,为了让我和姐姐两个人过上不错的日子,他还主动去看招聘信息,应聘财务顾问,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后来我问父亲:应聘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尴尬,因为你一定是年纪最大的那一个,资历虽老,学历却也不算高。父亲说:是啊,年纪基本是遥遥领先,老板的年纪都不如我大。可有什么好害怕的,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没有应聘上而已。
其实,生活本没有那么多恐慌的。所有人的恐慌,从来不是社会带给你的恐慌,而是你自己把自己从内心一直侵蚀到外表的慌乱不堪。比如,你对于当下年纪的恐慌,并不会因为你的恐慌而消失,但如果你拥有面对年龄的勇气,它自然而然自惭形秽。所谓从容不迫,大约就是可以在当下的每一天,不断放大自己内心的小宇宙,海纳百川,连时间都可以不管不顾,视若无物。
说一件最普通的小事。大约上个月,我回我母亲家。看到一个邻居老太心情特别好,一个人坐在道地里,捧着一个相框,戴着老花镜一直端详着。她一脸皱纹笑得满足的样子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原以为是什么珍贵的油画,让老太爱不释手。当我走近一看,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这分明就是她放大的照片,是在她生后才用的。照片里的她和眼前的她互相微笑着,对视着,当时,我的心里特别悲凉,我都可以想象出这幅照片挂在墙上之后,早已人去楼空的凄凉。我礼节性地和她打了声招呼,然后从她的背后匆匆走开了。科室,她一把拉住我的手说:这照片里的我是不是挺精神的?有没有觉得比我本人还好看。我的手有点发抖,我知道自己的慌张已经传递到了她的掌心,她问:你怎么一直在抖啊!我说,这个,你总捧着,会不会觉得异样?不料,她轻轻舒展的眉心,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活到我这个年纪,其实又有什么好害怕的,死亡是迟早的事。你们年轻人也是,那么长长的岁月可以过,有什么好害怕的!我看到她眯了眯眼,然后把照片放到了一边,开响了身边的收音机,收音机里唱的是我们家乡的戏曲,她找不着调,却高兴地哼了起来。
《生活大爆炸》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这从今天起,我要积极接受一切,接受爱,接受挑战,拥抱生活,不管什么事,我都会勇敢地去接受。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