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文学诗词 > 文坛快讯

中国腊月民俗——扫房:文\王启珍

时间:2020-01-18 01:10:29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中国腊月民俗——扫房:文\王启珍

图片3.jpg

进入腊月,扫房,即年终大扫除,是继腊八、祭灶后的第三个习俗。从腊月二十三送灶之后到除夕准备接灶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彻底进行大清扫、大除尘、大清洗,民间把这段时间叫“扫尘日”,也叫“迎春日”。北方叫“扫年”,南方叫“掸尘”,我们家乡叫“扫房”。

祭灶第二天,“诸神”回天“述职”,不理人间事情。这期间,翻腾房子、搬移物件、清洗厨具、拆洗被褥、修补院墙、清理水道,都不必顾忌,更不怕冲犯家中神灵。

中国人民讲卫生、爱干净,春节前素有扫尘除烟、美化环境、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早在尧舜时代就有“扫尘”之习俗。民间有“扫尘”也叫“扫陈”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年扫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扫尘蕴含了人们“推陈出新”、“破旧立新”、“辞旧迎新”的愿望和期盼,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病魔”统统扫出门,把干净、福气、吉祥迎进来。

(一)在我们老家,置办年货时扫房子的一把新扫帚是绝对少不了的。在街上购买时也有讲究,扎扫帚的竹子如筷子一样粗且匀称、长而直,叶子密而颜色绿,说明是当年扎的新扫帚,房子才能扫干净。清扫结束塌尘后,讲究用鸡毛掸子掸尘,好的鸡毛掸子是用活鸡毛作成,掸土而不粘土,有些古画和硬木家具必须用高级掸子清扫才不受损坏,可见鸡毛掸子有多重要。但使用这种掸子的人家必定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家还是使用普通鸡毛掸。

腊月二十四早饭后,我们全家齐出动,大人娃娃都动手,进行年末房屋大清扫。先将院子打扫干净,竖放两条长凳子,之后再在长凳子上横放几根木椽,铺上帘子,我们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帮大人先将屋里的被褥枕头等炕上用品,逐屋抱出来,放在帘子上护好盖严。大人们将面柜、橱柜、炕柜等笨重东西抬出屋外,而一些坛坛罐罐等小东西则由我们几个,一趟又一趟地拿在外面放好。我们像不知疲倦的小狗,不停地跑出跑进。

待几间屋里的东西全搬结束,只见父亲和三叔头戴大草帽,外罩旧汗衫,手拿新扫帚,先从上房开始,分别将几面房,从屋顶到墙壁,一丝不苟地进行大清扫。瞬时,积聚了一年的尘土,随着扫帚的不停挥动,从门口急速向外飞扬,扑面呛鼻,以致人人喷嚏连连,咳嗽不断。我们受不了灰尘的刺激,即刻跑到巷道里暂时躲避。而父亲和三叔顶着呛鼻的灰尘,手脚麻利地一扫帚一扫帚地、从大屋扫到小屋,从屋里扫到屋外。大约1小时多一点,屋子全部清扫结束了,而两个大人完全变成了土人。

不一会,屋里灰尘向外飞扬的慢了,我们立即端上脸盆,在地上洒水塌尘。父亲和三叔则在院外解衣抖土,洗脸换衣。

随后,父亲和三叔又将屋子进行了逐一检查,将发现的老鼠洞先用小石子塞紧,再用麦衣泥填实抹平。将猪圈粪坑用干黄土铺盖严,圈台上铲净猪的排泄物,垫上干土,猪窝里换成新毛灰。除此之外,驴圈、鸡圈也都进行了彻底清理。等到浮尘消退时,我们早已饿的肚子咕咕大叫,来不及洗手,立即从碗柜馍盆里取出秫秫面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正在这时,二叔从诊所回来了,一看到我们的吃相,就知道我们肚子腾空了,干活跑累了,为了鼓励我们,主动说:“有一个扫房的古今,你们听不听”?我们立即说:“扫房能有啥古今?别哄人了!”二叔说,“姜太公钓鱼,愿上钩者就来,不愿听的把耳朵塞起来。”我们一听都急了,赶紧拿上小凳子,坐在二叔周围,二叔缓缓地说: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情况,就派了三尸神常住人间。三尸神是个阿谀奉承、搬弄是非的家伙。他在玉帝面前,经常把人间描述的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有一次,三尸神危言耸听,密报人间咒骂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降旨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并将犯乱人的姓名、罪行书于墙壁之上,并让蜘蛛结网遮掩以做记号,随之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带记号之家,满门抄斩,一个不留。三尸神好不高兴,乘机下凡,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墙壁上做了记号,好让王灵官来赶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人间作恶时,天庭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天庭君急忙找来派往人间的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

天庭君说:“你们都是灶王爷,你们的责任就是保护百姓。现在三尸神作恶,你们一定要想出对策,不能让老百姓受罪。”

灶王爷回到人间后,实在想不出好办法,为此闷闷不乐。这时,灶王奶奶手提一把扫帚,走到他面前说:“这有什么难的,你可以通知家家户户,在除夕前,进行大扫除,扫净那些蜘蛛网,不就没事了吗?”

对呀,这真是个好办法!灶王爷立即通知百姓,从腊月二十三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玉皇大帝和诸神下凡到人间视察。如果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断了那户烟火。

百姓都非常敬重灶王爷和灶奶奶,于是,家家户户都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己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王灵官奉旨,下凡到人间视察,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

王灵官找不到任何蜘蛛网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如实禀报了玉皇大帝。玉帝听后大惊,立即降旨拘押了三尸神。并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爷爷和灶神奶奶搭救,才得以幸免。为了感谢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吉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我们被这迷人的故事紧紧吸引住,一时竟忘了肚子还没填饱,故事听完了,手里还拿着半片干馍。我们一边啃着干馍,一边说:“想不到一个简单的扫房,还有这么一个动人的传说,过年太神奇了。”二叔笑着说:“这就叫看景不如听景,过年不如听年。过年的古今还多的很,以后慢慢给你们说,现在都干活去吧!

图片2.jpg

(二)午间稍事休息后接着干活。我们帮大人抹(ma)桌抹凳,洗涮坛坛罐罐,碟碟碗碗,擦门擦窗。待屋里屋外卫生搞彻底了,三位母亲(我的母亲,二叔母,三叔母)清理整顿该换洗的衣服被单,以便晚上利用豆腐水趁热洗。我们几个在大人的指挥下,将院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搬回屋里,放到原来的地方上,待一切收拾整齐之后,我们按照奶奶的吩咐,便开始布置屋子。先从上房着手,一个人先端上事前熬好的糨糊,将炕周围一米高的地方刷匀,一个人便把在街上买来的炕围子(五、六十年代供销社销售的带图案的专用糊墙纸)贴端贴平。之后,在炕围子之上,贴上新买的年画,我记得贴的是《福禄寿》三星。

为什么要贴《福禄寿》三星?我们谁也不知道。就问父亲,父亲说: “贴上《福禄寿》,家里就会有吃有穿,吉祥平安。”我们听了不解馋,就去问二叔。二叔说:“贴年画是过年时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祈望新年吉庆、驱魔避邪。因为一年一贴,所以又称年画。”

随后二叔又说:“民间过年,家家户户都贴《福禄寿》三星画像,认为会给全家带来福气、财运、长寿和吉祥平安。据说,福禄寿三星,是中国民间福星、禄星、寿星的合称。

图片1.jpg

农家年画福禄寿三星

民间常见的福禄寿三星画像中,福星手拿一个福字,意为‘有福’,禄星捧着金元宝,意为‘得禄’,寿星托着寿桃,拄着拐杖,意为‘长寿’。三个目标,一直是民间追求的共同理想。福禄寿三星高照,天地人一起共春。

另外,在年画中还有一种像征画法:画上蝙蝠,梅花鹿,寿桃,用他们的谐音来表达有福、得禄、和长寿的含义。

二叔讲的眉色飞舞,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彼时尚在幼年的我心里在想,一张小小的年画竟有这么多的学问。这样的古今对于我们这群孩子,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见识。

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哄而散,接着干活。父亲将一幅秀才爷(家族五太爷,清光绪年间中秀才,书法闻名北乡,尤以楷书见长)亲笔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中堂,用鸡毛掸子掸尽了上面的灰尘,然后端端正正地挂在正面墙上,在治家格言上方正中又贴了一张崭新的毛主席彩印像。中堂左面挂了一幅《八仙过海》的四扇屏。右側贴上二叔的得意杰作——《雄鸡报晓》。最后在两个24眼的大窗子上,成双成对地贴上二叔画的鸡兔猫燕、鱼虫花鸟、蔬菜瓜果等各式图案的窗花。瞬间,屋里一下子显得明亮、整洁、宽敞,大有祥光进院、满屋生辉之感。

望着五太爷笔酣墨饱、丰腴雄浑的楷书中堂,我不禁问二叔,为啥在农村,家家户户挂的中堂大都是《朱子家训》?朱子是敖天水人吗?为什么人都敬仰他?二叔听了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我不怨你,因为现在的学校不教《三字经、百家姓、朱子家训》等儒学,所以你就不知道儒家思想。其实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像你问的《朱子家训》,又叫《朱子治家格言》,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是一部典型的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全书仅仅524个字,却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比如家训中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在今天读起来,仍朗朗上口,既经典又实用,至今被奉为名言”。

老家中堂《朱子治家格言》

稍后,二叔接着说:“至于朱子是不是天水人,我明确告诉你,敖天水还出不了那么个大儒,他名叫朱用纯,生于1627年,卒于1698年,享年71岁。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年)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

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一生著作颇丰,除《朱子家训》外,还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书。

二叔喝了一口水,接着说:“纵观《朱子家训》,看似通篇讲的是家庭之事,但实质却是告诉人们如何做人。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事,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你们每天吃饭前对着中堂,坚持背几句,天长日久,不仅会背的滚瓜烂熟,还会从中吸收营养精华,自幼胸怀大志,将来全心全意为国服务,尽职尽责为家造福。”二爸的一番谆谆教诲,让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接下来,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将耳房、南房、面房几间屋子布置好,天还没黑时,我们已经累的精疲力尽。不一会,都东倒西歪地在炕上着了。晚饭熟了,任大人们几番推叫,就是叫不起不来,无奈,只好作罢。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