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妙趣百事忘,兴来书空不停手--记书画家万学先
万学先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青少儿部委员,白银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银市平川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万学先者,平川书协主席,白银书画界名人。
我与万先生第一次谋面,是参加完白银市第二届“凤凰文艺奖”后,平川获奖者聚会。那时,万先生担任一所学校的负责人,聚会结束后,他欣然送我一幅书法作品,回家后细细琢磨,竟不自觉地喜欢上了他的书法作品。往后,我时常关注着万先生的墨宝,对他的执着精进甚为钦佩。
前些日,万先生嘱我为他的书法写点文字。说句实话,我虽喜书法,但为外行,就按照“外行看热闹”的心态写一点自己对他书法作品的粗浅看法。
万先生学书较早,常年笔耕不辍。他曾这样说自己:“我之学书,可谓天性使然。似乎识字以来兴趣从未间断。”我想: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除了有一定的天赋之外,主要靠后天的练习,所谓“三天不练手生”,万学先悟得此道,每日坚持习练书法,从未间断,为他日后书法作品赢得声誉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万学先师从关振邦先生,经悉心指导,始入书门。临习柳公权、颜真卿楷法十余年,其间又习孙过庭《书谱》、王铎草法,逐渐拓开。二王手札、米芾行书、褚遂良《大字阴符经》等都在他的习法范围;尤经张生宗引荐,拜杜延平师学篆刻,对篆法及篆刻略有门径;随以吴昌硕、邓石如诸先贤习字学文练人;更有李存亮老师的草法指导,以怀素、黄庭坚、张旭上人为模范,早晚勤习,终得章法。后又得张旭光、聂成文、刘洪彪面批,使其悟得其道,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又临《杨淮表记》《石门颂》诸碑帖,深得奥妙。基于前期大量的读帖、临帖,万学先融百家之长,少有主选,长期临拓而不精于一体一家,自成体法,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深受书家的好评。
万学先后主攻草书。愚以为,对于草书,应以章法为准,不拘泥于一字一笔。读万学先先生的草书,给人第一印象是,洒脱自在,从空间感上,从字形变化上,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收放自如。俗话说:字如其人。万先生兴趣广泛,性情散逸,俗而不肃,好幽默玩闹,颇接地气,所以他的草书总给人以飘逸洒脱,笔法流畅,有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之感。每幅作品都能做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不简单。章法的流畅自然,用笔的明快通灵,使得每幅作品都布局协调美观,让人读而不厌。万学先的书法精到还在于他的功力。读他的《抗疫在路上》这幅新作品,就能看到他书法字形不拘泥于传统,字法的力道看似轻飘,却又功力隐于笔下。能借助于自己的笔墨,将自己长期养就的功力现于宣纸之上,力透纸背,这得益于他长期不间断的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多忙,他每天都能抽一定的时间读帖练习,久而久之,笔力就沉淀于自己的腕下,使他的草书朴拙而功力俱显。
万学先先生笔形多变而囿于自成的书法之地,有着无尽的韵味。特别是他书写的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终南山》条幅。开阖有致,笔形雅致而多姿,整幅书法一气呵成,无任何做作之态,字与字之间勾连有致,衔接分明而又不显生分,如乱石铺街,又似天马行空,一笔一画,酣畅淋漓,如风墙阵马,快刀斫松,率意狂逸,尽情舒展。细细琢磨,笔法自在。但整章看来又犹如闲云野鹤,闲庭信步,美不可言。他的《望庐山瀑布》条幅也有此妙。
万学先的草书具有一定的气势,笔势突兀,法度自然;快意奔放,潇洒自如。好的书法作品,往往能给人精神。任何好的艺术除了愉悦身性以外,还必须有教化育人的作用。在读万学先的书法作品时,会有激励人的作用。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来自于书法,我想它更多来自于个人的学养。一些书法爱好者,沉湎于常年临帖而不得其妙,这在于个人的学养。在临帖的同时关键在读帖,善于领悟碑帖内在的东西,而不再为临帖而临帖。万学先书法之所以有这样的功道,就在于他的学养。他兼好诗词、散文、朗诵,常有遣怀,却能尽兴。正因为他涉猎广泛,爱好较多,使他的学识修养与日俱增,为他的书法提供了一般书法家所不具备的内修。
当然,万学先的书法还有其可供提高的地方,他的一些作品,整体看是相当不错的,但细细琢磨,他的条幅里,总有个别字写的太过随意,甚至呆板,缺乏精到,败笔也是有的。当然,对于草书书法作品,主要看整体的布局和章法,但作为要在书法上有所建树的书家,绝不会忽视哪怕是细微的错失。(惠永臣)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