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惊魂记
——文/马晓春
夜幕降临,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我从构思创作的意境中拽回。
“快来县医院,大夫让把你阿娅(母亲)赶紧转到省人民医院手术”,父亲打电话催促着。
今天,母亲做完礼拜后身体不适,我们陪她去县医院诊断,医生先开了些药,并说等心电图报告单出来要住院。于是,母亲去了姐姐家,我们也各自回家,并打电话让医院上班的外甥取上报告单。
“大夫不是说明天在县医院住院吗?怎么突然要转省人民医院?”我不解地问道。
“你外甥将心电图报告单发给了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专家让赶紧转到省人民医院动手术,再晚就来不及了,县医院的救护车都安排好了啊!”父亲焦急地说道。
慌乱中,我只拿了手机充电器就匆匆地赶到县医院。此时,母亲早已躺在手推的病床上,还不时地埋怨父亲说:“后天孙女(弟弟女儿)的宴席(婚礼)过了再去住院。”一旁的弟弟也附和着说:“ 亲戚朋友都请了,宴席也备好了,这节骨眼上住院呢?还是吃宴席呢?”正在忙碌的医生听后说:“是病人的生命重要,还是丫头的宴席重要?赶紧过兰州,这病再等不得了!”
于是,我们让弟弟留下来准备宴席。我和父亲、姐姐、妹妹及一名护士,将母亲推进救护车后,向兰州方向飞驰。
“滴嘟,滴嘟”,频率快且音调尖锐的救护车警笛声,仿如母亲痛苦的呻吟,听着心里特别难受。望着母亲身旁心电监护仪锯齿波的跳动,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默默祈求伟大的真主护佑母亲平安无事,期待快点到达省人民医院。
从康乐到兰州的一百多公里路程好长啊,急驰的救护车横冲直闯,车灯如繁星般闪耀,将大地笼罩在一片幽暗中。
到省人民医院时,医生护士早就等侯在急诊楼门前。随行的县医院医护人员说,手术早就安排好了,进去后赶紧办理住院手续。我们和省人民医院的护士,将母亲推进了急诊室。医生让我们分开行动,姐姐在诊断时给病人脱衣,妹妹和我办理住院手续、准备手术中病人所需的东西。东问问西跑跑,等我们办好一切时,医生也已完成检查。
“心梗已经很严重了,要保命得赶紧手术!但是手术有很大的风险,家属要做好思想准备”,医生嘱咐着。“保命要紧,赶紧手术”,我一边催促一边在手术单上签字。我安慰母亲说是个小手术,很快就好了,并将眼里满是疑惑和恐惧的母亲推进了手术室。
我们在手术室外来回踱步,心急如焚,心情如同过山车般起伏不定。既紧张又期待,紧张的是未知的手术结果,期待的是母亲早日康复。心慌意乱的等待让原本短暂的时刻变得如此漫长,心都悬在了半空。我不断地祈求真主庇佑,手术成功,安全无虞。
熬过一个多小时后,医生打开手术室门上的小窗口,让家属换上拖鞋进来。我忐忑不安,胡思乱想,莫非是手术失败了?不会的,不会的,一定是手术成功了,我不断安慰着自己。那医生为何叫我?我不敢再想。此时,头脑一片空白。我拖着沉重无比的步子,屏住呼吸向手术室内走去。
“手术很成功!”听到医生的话后,我长舒一一口气,流下来激动的、兴奋的泪。“有两根血管堵塞了,如果再晚一点的话性命就不保了”,医生指着电脑上跳动的心血管说道,并嘱咐术后注意事项。我赶紧向门外焦急等待的父亲比划成功的手势,并一再感谢的医生。
将母亲推进住院病房时,已是凌晨12:30,看着护士忙完心电检测、输液等事后,我们顿感浑身轻松,肚子也饿了。留下姐姐照顾母亲,我们连夜返回康乐准备宴席。
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一场时间与手术的赛跑,让我惊魂失措,让我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
马晓春,东乡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甘肃省第四届地方史志学会理事,甘肃省行政区划与地名专家库专家,临夏州文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临夏州时政评论员,康乐县作家协会主席,《暮雪诗刊》《康乐》刊物执行主编,《诗文化》签约作家,康乐县作家协会主席,康乐县文联三级调研员。主编出版《康乐县志(1986--2005)》《康乐年鉴》8部和《康乐》刊物9期,著有《划过指尖的流年》等4部和康乐县作协文学创作培训教材,先后在中国作家库、中国纪录网、中诗网、丝路文博网、学习强国、《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民族日报》《白银文学》《甘肃文史》《甘肃史志》等,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其中有40多篇获奖。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接受中央电视台10频道、央视“仁文康乐”栏目组、甘肃电视台都市频道、甘肃广播总台农村广播、新甘肃客户端等采访报道,事迹被录入《康乐年鉴(2021)》和第四期《康乐》杂志。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