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文学诗词 > 新作推荐

我家的三部曲窑洞——房屋——楼房作者:白宗祥

时间:2020-09-26 00:45:13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我家的三部曲窑洞——房屋——楼房作者:白宗祥

始祖的由来

我的家坐落在甘肃中部地区榆中北山上花岔乡百禄村双营岔社。

根据西北各家各姓氏记载,明朝初期政府有迁移之令,我白氏先祖起自南京应天府建康人,后移山西平阳府,从山西大槐下迁移甘肃兰州金城以来曾多次经历了瘟疫、荒旱、逆匪、兵燹等灾害灾难。在大劫之年,惟我始祖二人逃至皋兰什川,兄景宇,弟景乾少亡,景宇娶妻成家生子五人,长子添麟,次子添阁,三房无禄出家,四房添成,五房添香,兄弟四人各分其枝,追溯先祖者有《什川祖塋碑文》为证。

祖塋约占地10多亩,6000多平方米,坟塋至今尚在。明朝成化年间有贼人逆乱,连年兵燹荒旱,族众四散逃离分居各地,大部分族众居住甘肃省榆中县的哈岘贡井乡、中连川乡、上花岔乡、园子岔乡,南麓马啣山的上庄,白家堡水岔沟一带,兰州的红古、武威、景泰、皋兰、靖远,宁夏的中卫、三眼井,青海的西宁等处。为躲避兵燹,绵龙二祖在上花岔乡石圈子高屹塔居住,后因地震窑洞塌方曾祖又迁到本村双营岔社居住。

(二)窑洞是怎样问世的

开天辟地由于地壳变动,有山有沟,也有洞,早在尧、舜、禹部落时,人们为了防御外侵避之山崖下、大溶洞之中,就那时人类逐步发展,对洞的认知,洞有岩洞、溶洞、水洞,洞都是地质变化而形成的。

那么窑洞是怎样问世的呢?人类的进化不断发展到了夏、商、周时期,人们研制出铁、铜器代替了石器,用铁铲等工具在高高的山崖下挖出了窑洞。

为了使窑洞更加牢靠,后来不知什么朝代,据说有一个木匠和一个石匠共同研究,木匠制作出了大约长为1尺5寸宽约7寸的模子,石匠打出了与模子相配的小石夯,就这样人们夯出了土坯子,既牢固又坚硬,用土坯子可以用来磊墙,也可以箍窑洞,箍窑的土坯子提前要把冬天的雪堆起来,等到来年雪融化渗到土的深层,这样的土夯下的土坯子不仅坚硬也很结实。

(三)土窑洞

说起箍窑那不是个简单的事,箍窑的匠人称之为窑匠,谁家箍窑提前就要上门请窑匠。1966年5月21日我们家挖好的两孔窑洞都要箍,请来了邻近村的张窑匠。因为那时生活较为困难,没有钱给工钱,就给了匠人20斤小麦。张窑匠吃过饭详细观察窑洞的大小,窑洞的土质怎样,需要多少人,匠人说:“头一天晚上泥水匠要把土和草芥子和匀称泡好。”第二天早上用耙子和好泥开始箍,先把地面1米高左右的墙起高,然后搭好架子,上面站2—4个人,小工子接运土坯子和泥浆。根据窑洞的弧形从两面同时箍起到中间合拢,就这样一砖一砖从里向外箍出后要等大约一个礼拜,之后匠人们再把和好的粗、细泥各上一遍,等干好后住进去,这就是我家的土窑洞。

(四)砖窑洞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革,有钱人家砖窑洞取代了土窑洞。当窑洞挖好后匠人们把水泥抹在砖上,箍的方法和土坯箍法一样,仍需10-15人,箍出后随即将水泥浆抹上,等水泥凝固。这一点和土坯箍出的窑洞不同,抹子工把水泥墙面抹好后粉刷上白灰浆,地面铺上了瓷砖,屋内处理好水电,它和平房、楼房没什么两样。但为了美观整洁,院内铺上了条砖,窑洞外面的墙一般有两层楼房那么高,从地面到头顶大约30度的坡度,砌上条砖,然后用水泥抹好清水墙贴上彩色的山水画瓷砖,这就是砖窑洞。

(五)窑洞冬暖夏凉

亲爱的朋友你见过窑洞吗?你住过窑洞吗?你去过延安吗?你去过兰州的北塔山吗?当代窑洞专家任震英,他从原始窑洞中发掘建造出新式的既通风光亮又暖和的新式窑洞。有一位作者这样写到:上联是“非房非屋非楼阁”,下联是“如宫如殿如洞府”,横批“冬暖夏凉”。

2000年入夏三伏的一天,有几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外籍朋友来甘肃敦煌旅游,当看到《甘肃日报》刊登北塔山窑洞,他们一行怀着好奇心登上了北塔山顶,一孔孔窑洞展现在面前,径直步入休闲洞府,欣赏完窑洞的美景,晚上就住在这如宫殿般的洞府,谈笑风生,暖和舒服极了。第二天清晨走出窑洞,感叹不已:It is a real paradise(译文:真是世外桃源)。

窑洞虽然冬暖夏凉,它也给我们上代人带来不安全因素,如地震、山体滑坡。我的母亲告诉我,民国十九年家住同乡大岔村铺湾社我的三外爷一家五口人,因地震、山体滑坡全家无一人幸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1976年8月26日的这一天,3.5级的地震过后,暴雨下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村两个社发生了山体滑坡,双营岔社白某某家三代人埋在了地下,全社和邻近响崖社群众共计50多人,挖了4个多小时,挖出后无一人存活。还有下沟社李某某家也山体滑坡发现及时无人员伤亡。

双营岔社社长共产党员魏孔玺冒雨徒步翻山越岭去了政府作了汇报,第二天上午榆中县县委县政府、民政局领导和兰州市委副市长魏其仁一行亲临现场视察灾情,并拨放救济款妥善安置,白某某从心底感谢党和政府。

每当夜晚,我们山旮旯窑洞漆黑一片,有钱人家点煤油灯,没钱人家点清油灯,我小时候家境不太优越,在煤油灯下看书写字,八十年代村村户户通上了电,从此榆中北山区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四十多年过去了,窑洞给我们留下了遇见的乡愁和记忆,如今我们老家的人们住上了小康村的新房,过上了幸福生活。

(六)房屋

中华民国时期,我们山村的财主家、地主家有砖木结构土木结构的房屋,其次农民们都住的窑洞。有一首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牛抬杠耕田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有“贫瘠甲天下”之说。

1949年6月在彭德怀元帅的亲临指挥下,《兰州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彻底消灭了马步芳统治的西北地区,兰州终于解放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开始了耕者有田自由平等的生活。

    1953年至1957年我们这里实行互助组,1958年大跃进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由于天大旱加之各种自然灾害,1960年是农民生活最困难的一年。那时候正是苏联修正主义要我们国家还债,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仍住着祖辈留下的窑洞。

七十年代我们村有一位乡书记盖了5间土木结构的房屋,人们很是羡慕,到了九十年代我们村有一半农户住上了新房,我们家也是其中的一户。

(七)楼房

楼房作为黄土高坡山大沟深,十年九旱不毛之地,山沟沟的农民来说确实是梦,这个梦能实现吗?中国的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79年包产到户解放了吃大锅饭的问题,受到全国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搞活经济,发展养畜种植药材,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在此基础上家里剩余劳动力就外出打工,渐渐地农民的腰包有了钱,我的老大老二在城里买了楼房居住,我的三个孙儿考上了大学,现已在不同单位工作。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就是其中的一户。从窑洞到房屋,再从房屋住上了楼房,我们农村人进城住楼好日子到了,历史的变化让人惊叹不已。居住在城市里,一座座高楼林立,街道整齐,两旁渠道流水潺潺,一排排的垂柳,一行行的松树,宽阔的公路,车水马龙,四通八达的中卫城市,这一切的变化正如习主席讲的:“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农民进城住楼房的梦终于实现了。

如今站在高楼上望得见山峦叠嶂的小山村,回首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太阳载不动岁月的踌躇,月亮留不住脸庞的皱纹。日子就像长江黄河水从白天流到夜晚,从春夏流到秋冬,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忘不掉住过的窑洞和房屋耐不住寂寞的毛驴仰头“昂昂昂”长叫几声,清晨雄鸡啼鸣,而这般情景农民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7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的连火车是什么样儿都没见过,不知外面世界风云变化,大山就是乡愁的原点,淳朴的山民构成了古老村庄的全部。

一道道的山梁,一层层的梯田,山间上一颗颗的老榆树,一孔孔的窑洞,一个个的热炕头,一盘盘的油馍馍,一杯杯的罐罐茶,一排排的房屋,一个个房檐下的燕窝,一眼眼的黄土窖,一台台的碾盘,一颗颗的山芋蛋,一座座小山下点缀者零星的牧羊圈,一对对的小毛驴......它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乡愁。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