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书法绘画 > 热点评论

许钦松:数十年来最大挑战 创作心中永恒的长江

时间:2016-02-03 09:14:26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海花点击:

艺术家许钦松

导言:自2011年底开始,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并向公众展示、取得前者经验和积极成果的条件下,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的主题内容更为丰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的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亦正式开启。

作为国家级的民族文化宣扬推广项目,这项创作工程汇集创作精英,计划历时5年,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中华科技文化成果、历代社会风情图卷等主题来重塑民族形象,最终作品的完成稿将永久陈列于国家博物馆。

其中, 项目的自然题材分为长江、黄河和长城三大题材,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被委以重任,成为长江题材的主创作人。以怎样脉络进行项目创作?目前创作进行到什么阶段?项目创作背后又有哪些文化思考?在重大创作《长江揽胜》推出之前,雅昌艺术网抢先专访到艺术家许钦松。

在行走长江过程中的写生场景之一

许钦松在上虎跳写生

雅昌艺术网:据说您近年正式开启行走长江项目,项目沿着怎样的脉络展开?目前进展到什么阶段?

许钦松: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三家发起“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是建国后国家层面发起的一次重大历史画创作项目。在五千年历史文明中,共选拔出160多个题材,其中山水画题材只有长江、黄河、长城。我作为一名山水画家通过招标的方式竞得了“长江”这个题材的创作,我有信心,也有责任来担当这一题材的创作。

从去年开始我开启行走长江计划,两次深入长江当地。最近这一次决定到长江源头,从重庆开始迎着长江走,在金沙江进行了首次文化考察与写生,然后途经长江三峡、宜昌等,中间停了5个点,每个点都进行了大量的写生与文化考察。路途远且冷,江上坐船进行写生显得特别吃力,但还是信心满满地撑下来了,整个过程很流畅。经过大量的历史资料收集及写生摄取素材,如今初稿已出,进入到正稿创作的关键时期。

雅昌艺术网:大量的写生对于您此次创作有什么意义?

许钦松:在文化考察过程中,我时刻在寻找属于长江的元素。艺术语言种类很多,那么组建属于长江的个性化语言体系又是怎样的?这不是凭空的走一走长江就能找到了,而是要经过实地的感悟与观察,焕发出自身对自然本质的理解。这个过程,不光要走、要看,还要通过自己的手与眼睛,通过在纸上的飞写,将万象元素植入大脑,让其暂时存放在脑海中,然后再经过内心过滤、纯化、再度加工,使之从里头成长出来——写生就是我摄入元素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许钦松在三峡人家景区进行考察

许钦松在小三峡写生

雅昌艺术网:您想要创作出一条怎样的长江?

许钦松:从文化考察的角度看长江,它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文化性在哪里?我们都知道,文化不只是两岸的名胜古迹,或单纯地与之相关的书法、题咏等内容。当然,这些更为直观,承载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长江内心深长的文化表达。只是,作为民族精神的层面,长江文化又不仅仅指这些文人墨客留下的精神财富,广义上来说,它更多是指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以长江两岸临水而居的社会演变过程中,作为民族中的子民对长江产生的除了生存之外的思想与感情。水带来了交能便利,也带来了人文交流,有些民族文化因为这条长江的流动而滋长延续,也有些民族文化随之隐去。

所以说,长江不是静止的,它在奔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又在发展中奔流,文化亦然。在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定律中,长江如同太上老君所说的大道精神——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支行日夜;大道无名,养育万物,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这层意义上来说,无论是文化广度还是时间跨度上,一次文化考察无法承载所有。

那么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表达上更倾向于思考这条江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它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它应该是怎样的状态。我要表达的,不是现实的状态,而是永恒的状态。如何使它永恒?画面里就不能出现如今两岸常见那些不洋不中的建筑物,因为这些建筑物一旦出现在画面,就把场景锁定在某一个历史时段中……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课题,通过这样的创作洗礼,可能会令我往后的山水画创作重新出发,在今后出现另一方天地。

神女峰附近的收获,4件作品接成连绵山峦

雅昌艺术网:在大量的写生与考察过程中,要在创作中囊括自然景观、艺术景观及人文景,这幅《长江揽胜》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可否视作您艺术历程中山水画的又一突破?

许钦松:现在不能过早去评说这张画,因为这张画就像我现在刚怀上了孩子,这个孩子还在我的肚里头,然后来评说这个孩子长得多么的漂亮、多么的可爱,长的像谁不像谁……都过早,因为它是在一个孕育的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逐步成型的过程。

我感到纠结的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长江已与古时的长江很大不同,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高峡出平湖”,那种汹涌澎湃与险要景象不再。由于水位提升,很多文物景观都被淹没在江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变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看到这种变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们的母亲河,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作为国民一分子,我们当然支持国家的战略,但在历史进程中,母亲河的变化地却又令我对她的依恋之情愈加强烈。我梦中的长江、我希望呈现出来的长江,应该回到中华民族奔涌向前、一泻千里的气派与力量,承载着我们的长江精神,亦即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力量。

古代画长江的人不少,近现代、当代画长江的人也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张大千先生画的《长江万里图》就非常夸张,陆俨少先生也多次穿梭在长江三峡的险滩中,甚至有过生死体验。但两位画家都只是截取其中的一些片断,而非从源头一路画下去来表达全面的长江。所以说我创作的《长江揽胜》最大的难点在于,在一幅作品中去承载一条心中完整的、永恒的长江,既要表达自然景观,也要表达内在精神。作为中国盛世时期的长江表达,如何更能体现出当下中国的大国气象、中国崛起的这种态势、中国人扬眉吐气充分展现的正能量——这是《长江揽胜》的基本格局。

另一方面,长江长达六千多公里,最后装在一幅长6.7米、高4.7米高的画中,这样的规格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可以说,这件作品是我这几十年来创作压力最大、挑战难度最大的一件作品。

在三峡博物馆进行考察

雅昌艺术网:在艺术家越来越往内心与自我挖掘的时代,宏大主题创作在当下有哪些必要性?

许钦松:去过的、没去过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长江,作为国家层面的历史题材创作,当然要彰显属于民族的整体审美与精神面貌,让广大老百姓能够接受并产生认同感。然而,如果一件作品过去讨论观众,而毫无学术追求或充分展现艺术家在创作上的个性化,那么这张作品也是不成功的。在这两方面如何寻找一个结合点,我依然在思索。除了创作本身之外,我将这个过程当成一次行为艺术。我希望行走长江不仅仅是一个画家的行为,还能唤起各个领域的人介入,对长江更深层次的思考、对长江未来的判断,以及作为母亲河它的思想内涵的挖掘。

许钦松在三峡黄牛岩写生

雅昌艺术网:山水精神在古时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情怀的抒发,它发展到今天不可避免融入一些现实主义的情怀。您如何在此次创作中,发挥出当下的山水精神?

许钦松:在过去的体系当中,山水表达是很个性化的文人情怀,直指内心,无需承载过多其它内容,所以单纯的山水意境,难以表达出当下的内容。然而,纯粹的现实主义能不能完全承载这些内容?同样有所欠缺,难以表达出那种源远流长的大气之境。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到中国山水画原本的意象精神中,难就难在这里,怎么回去,又不完全回去?这就需要概括性地创作“长江”,既给我们无限想象空间,解决画面之外的广阔之景,同时又不能光是展现意境,还要承载作为一个艺术家对母亲河心灵深处的情感,使之牵引出对母亲河的崇敬与眷恋,甚至广而扩之,成为中国人可以寄托乡愁的地方。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