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铭勄\文
春华秋实,艺术人生。著名书法家张敏钧先生之所以在艺术道路上取得如此成就,绝非偶然。他以天分为基础,勤奋为途径,机缘为引领,在传统文化领域内默默地耕耘出一片土地,这是张敏钧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句至理名言,正是对张敏钧艺术人生的高度概括。
二十多年来,在国内媒体,关于著名书法家张敏钧的报道不计其数。报道内容多为张敏钧先生在书法领域取得的成就。但对于张敏钧另一方面酷爱收藏,且成就不凡,却是鲜为人知的。今天,笔者向大家介绍张敏钧的收藏艺术,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生活在艺术中是很容易的,最难得的是艺术地生活。
张敏钧在书法创作和繁忙的工作之余,酷爱收藏。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曾书赠给张院长的一幅书法“收藏世界,艺术天地”就是对他收藏艺术的真实写照。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祖屋,至今保存完好
从清代的瓦当,殖民地租界钥匙,30年代抵制洋货的国货台钟,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立功奖状、铜质墨盒,瓷器、玉器,到文革时期的邮票、照片、像章、钱币等。无论是上辈家传还是自己妙手偶得,他都细心考证,呵护有加。他的艺雅斋是“一方自己的天地,一个独立的世界”。
启蒙·历代书法名家的字帖
走进张敏钧先生的艺雅斋,仿佛置身于一座珍藏盈宝的艺术天地。他的藏品有20余种,以观赏石居多。在他的客厅、墙根、门后摆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奇石。每块石头都有着独特的画面,或人物,或山水花鸟...淋漓尽致、形象生动。既有“江南秀色”,又有“北国风光”,既有“伟人头像”,又有艺术大师“齐白石”,还有“110报警电话”...举不胜举,真可谓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堪称“鬼斧神工”,令人折服。更有趣的是,象形文字石“父”字,笔画粗劲流畅,神形兼备,真可谓大自然造化,绝纶无比,不禁也联想到与母亲河的奇缘巧合,天意神化。
在艺雅斋的奇石藏品中,无一不令人赞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惟妙惟肖。在诸多精品中,有一樽高1.4米、宽0.4米、厚0.2米的奇石,堪称中国一绝的“庞公玉石”。此石质地深绿密致,温润如玉,各种翠纹萦绕于石,形态变幻无穷,犹如高山飞瀑、日出江河,石型似孟虎下山。“庞公玉石”产于甘肃天水境地,储量濒绝,堪称“中国奇宝”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先从军、后从政,复而从艺,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张敏钧,在书法创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收藏艺术品,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被媒体誉为“收藏世界的有心人”、“活跃在大西北的艺术家”。
收藏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他从收藏中品味艺术,品味人生,在艺术中不断寻求更佳的藏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中国书画界的领军人物,张敏钧数十年来,不断耕耘,苦苦求索。著名诗人李青松曾专门为张敏钧赋诗道:“海门逐浪写神州,一片丹心志未酬。熔古铸今挥妙笔,苏黄米蔡竟风流。”这,正是张敏钧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收藏是什么呢?张敏钧对于收藏的解读,他认为,收藏不仅是收藏艺术,更重要的是收藏历史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民族的兴衰在历史的实物中得到了见证,这是历史的印记,历史的碎片。人类社会一路走来,时空中留下了生活的痕迹,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直至今天,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去保护它,还要去研究它,使它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照耀着后人前进的脚步。(完)
张敏钧收藏的天然石宴,丰富多彩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