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雒焕素文/图)8月5日,乾隆年间武威进士李蕴芳的诗稿《李蕴芳诗注》,在经过二百多年的辗转磨砺之后,最终由武威文史专家李林山先生校注整理后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发行。武威市作协主席李学辉先生称:“这是一次漫长的人文精神接力赛,是武威文学史上的佳话。经孙揆章、潘挹奎、李铭汉、李于锴、段永恩等五人接力之后,李林山接前贤之力,使世人再见李蕴芳诗赋大容。”
李蕴芳,乾隆年间有名的才子
李蕴芳(1717---1755),字湘洲,号溉愚堂,又号醉雪庵,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甘肃武威人。乾隆七年(1742),李蕴芳赴西安参加陕西、甘肃两省生员合试,以一篇《黄河赋》为陕西学政胡中藻所激赏,考取两省第二名,名动西北。乾隆十七年(1752),李蕴芳在春季壬申乡试中考取举人,秋季连捷,考取壬申会试贡士,历殿试,成为二甲三十三名进士。次年春,李蕴芳结束了八旗教习生活,朝廷“即用”他为江西石城知县。
李蕴芳在石城任职期间,关注民生,“有吏才,民称其断,久之,湘洲且以知县为足乐也。”春旱时节,李蕴芳到边远山区去督查灌溉,曾替民鸣不平,发出警策的“常将辛苦供他人,粗粝犹然不给日。君不见,江南自古财赋地,寸寸黄金无遗利”。“簿书之暇,犹著述不辍,且喜言诗,诗名复噪。”李蕴芳短短一生,著述甚丰。《李湘洲传》:“湘洲著述数百卷,会中藻狱起,湘洲寄其书于同年生某某,以狱急焚之。”乾隆二十年(1755)三月,李蕴芳一位姓胡的同年因江西官场彻查李蕴芳诗文,有位同僚不顾危险,从大火中抢出一册新书稿,偷偷保留下来。这册书稿,就是日前所保留得以整理的《李蕴芳诗注》原稿本。
文化接力棒,200年后得以面世
孙揆章、潘挹奎、李铭汉、李于锴、段永恩等五人皆武威名家,潘挹奎乃嘉庆进士,孙揆章是咸同朝武威大儒,李铭汉父子是学术大家。嘉庆十二年(1807),武威名人孙揆章从民间寻到李蕴芳遗诗,呼吁武威商界出资刊印。进士潘挹奎作序。因资金久未到位,刊刻一事搁置。稿本咸丰年间为武威史学家李铭汉获,他奔波一生,亦为能刊印此书。光绪年间,其子李于锴继续珍藏,图谋出版,均因缺乏资金搁置。民国五年(1916),武威进士段永恩欲刻郭楷诗歌,李于锴觉得这是个机会,急忙把李蕴芳遗诗稿寄去,请求共刻为《姑臧李郭二家诗草》。段永恩最终把李蕴芳、郭楷两家诗稿合二为一,刊印了出来。时至今日,丙辰版印本已经绝迹,据说唯有孤本存于甘肃省图书馆。
李林山,武威文化界文史专家,他是《牛鉴》作者,又是诗人。此番发愿出版《李蕴芳诗注》,获省城学术界赞誉。李林山先生根据《醉雪庵遗草》丙辰版影印件,校订编辑,结合《晚晴簃诗汇》重新编订目次,作注作解,从清宫乾隆狱档中辑出史料并据《李湘洲传》等,编订了李蕴芳年谱。历时四年有余,凡十二卷,整理出版了目前唯一的李蕴芳诗歌专集。近日,《李蕴芳诗注》正式出版发行后,成为武威学术界的一件盛事。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