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书法绘画 > 书画鉴赏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书法作品《草书平复帖》

时间:2016-12-05 20:06:05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平复帖》


《平复帖》


        《平复帖》  
《草书平复帖》,西晋,陆机,牙色麻纸本墨迹,手卷,帖文纵23.7厘米,横2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平复帖》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陆机的书法作品,共9行84字,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陆机《平复帖》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章草书。《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平复帖》的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字为章草,但无波挑,和《淳化阁帖》所收卫瓘《顿首州民贴》体段相近。《平复帖》是西晋时陆机向友人问候疾病的一通信札,秃笔枯锋,用笔朴质古雅,帖尾董其昌、溥伟、傅增湘、赵椿年等人题跋,有墨迹的影印普及本出版。曾摹刻入《秋碧堂帖》、《南雪斋帖》等多种丛帖中,学习书法当以墨迹印本为好。

  郑春松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启功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现存的《平复帖》是孤本,没有其他作品可供比对,所以无法判定其究竟是不是出自陆机之手,但这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从武周时期王方庆临摹先人王羲之、王献之等而成的《万岁通天帖》看,东晋时楷书已经成形,再证以西晋写经,可以肯定有隶书特点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真迹,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

  董其昌跋西晋陆机《平复帖》释文:右平原真迹,有徽宗缥字及宣政小玺,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余所题籖在辛卯春,时为庶吉士,韩宗伯方为馆师,故时时得观名迹,品第甲乙,以此为最。惜世无善摹者,予刻《戏鸿堂帖》,不复能收之耳。甲辰嘉平月朔,董其昌题。

  张伯驹跋西晋陆机《平复帖》释文:钟太傅《荐季直表》 非真迹,且已毁,平原此帖遂为法帖之祖,前贤交替,无待重款言,就余所见帖,或为唐摹,或为宋临,观夫《三希堂》可知矣。诚未能如董思翁识(其昌)所云:“世传晋迹未有若此而无疑义者,余初获观于鄂灾展览会,望洋兴章余叹者久矣,终以傅沅、叔年、伯力、心。王孙毅然相让,以项子京收藏之富,清田法高宗搜罗之广,而独未得,此帖余何幸得之,不能不谓天待我独厚也。中州张伯驹识。

  《平复帖》是章草的代表作,它与居延汉简保持亲密的血缘关系,只是《平复帖》中大大增强了点画的连续性,如“口”形,汉简中用三笔,《平复帖》用两笔。帖中还有不少字,把许多点画连为一笔,显示了用笔技巧的长足进步。点画连续,意味着笔锋运动轨迹的弯折增加。绞转能很好地适应这种频繁的弯折,同时频繁的弯折又促使绞转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平复帖》的体势及其笔法有其历史的渊源和时代书风的基础。从《敦煌汉简》中所见西汉章草,如《责未报闻简》等,又如《居延汉简》中所见东汉《甲渠侯官粟君所责寇恩事册》、《误死马驹册》等,其中有些简虽为章草,但其笔势和字与字间的贯气形式已呈现今草迹象。在日本《书道全集3·中国3》所载《楼兰出土魏晋简》中,这样的章草和介于章、今两体之间的过度形态更为多见,并且有与《平复帖》笔法、体势及意趣十分接近的残纸墨迹,如《〈为世主〉文书》,更有基本脱离章草体势,近乎王羲之的草书残纸墨迹出现,其中已见上下两字实线相连的草法,由此可证,在魏晋民间日常的文书手札中,草体笔法的发展是走在上层文人士大夫的前面的,这正合书法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陆机《平复帖》的书法体势风格赖以产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基础。

  《平复帖》除了晋人特有的古朴、自然、淳厚的气质外,还略带竹木简章草书的意味。以秃笔枯锋为之,笔随势转,平淡简约,奇崛而古质,评者云“非中古人所能下笔”。结构上随意洒脱,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自由状态。《平复帖》通篇是章草的古意盎然,散发着古朴、淳厚、深沉、凝重的气息。陆机受着秦、汉、三国时古厚书风的熏染,用笔以按为多,轻提为主,线条大都粗细相近,浑圆为本,没有那种潇洒飘逸的挥洒。造型也以包含、收束为主,不使线条游荡过远,如同一个花蕾正待展开,尚未展开到位,却又收合起来了。

  草书在陆机手中,还未曾成为大起大合的形式,书法家专注于一个个体的单字,务求书写成形,却还未能尽情挥洒连绵而下。也正是由于这种控制,犹人乘骐骥,以衔勒制之,显出含蓄蕴藉之美。含而不露,如盘马弯弓惜不发,这似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却比马狂奔、箭离弦更令人期待。古来就有“藏锋”之说,就是不让尖锐的笔锋过多出现,甚至遁迹如剑在鞘中,锐气不泄。作为书法家的表现,应如明人陆石雍所说:“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这一点,《平复帖》正是范本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