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书法绘画 > 书画鉴赏

浅谈山水画——彭曾龙

时间:2018-08-15 17:49:32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国画的美和审美标准一般有,气韵生动,古法用笔,传移摹写,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等基本法则。

学习国画首先临摹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临摹要从不似到似再到不似的过程。(这里的不似指物象外形的不似)用笔从描到写(描指起初为了学像刻意做作),用墨从单一到多变,物体的形态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练,只有经历这样一个绘画过程,作品才能脱胎换骨,通过形象展现意象。优秀的作品离不开时间的磨砺。我们要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长久的练习,这样才能具有深厚的笔墨。
对于山水画来说,设色十分重要。如果色彩运用得不好,作品就会显得俗气。例如化妆是为了锦上添花。黄宾虹以点染之法来表现色彩,展现出通透而富有体积感的画面。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仔细观察和研究中国画里的设色会发现,中国画的设色多以“装饰”和搭配有关,设色不一定要按照现实物体的颜色,重点表达画外的思想和作者在某个环境下的感受。国画里的设色并不像西洋画里有互补色等,敦煌壁画里的图案组合和颜色搭配可以说是精妙绝伦,那里怕是中国“设计学”和色彩搭配的宝库。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是一种表现“天人合一”理念的方式,造化很美,笔下造出造化又被称为夺造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追求 外师造化,内得法则。清代石涛认为,必须“深入物理”,才能“曲尽物态”,进而“物我交融”。我们只有先研究描绘对象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掌握其形象,从而把自然物象和人融合到一起。

写意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方式十分广泛。无论是对山水、树石的描绘,还是对房屋、桥梁、车马、人物的点缀,都要求自由洒脱、简约概括。往往寥寥几笔绘成的树木、茅屋、远山、近水,就会形成耐人寻味的景色。洒脱的用笔、富有变化的墨色、分明的空间分布、连贯的气韵,都能给人带来源于自然又超脱自然的感受。同时,不同画者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用色方式,所表现出的意境也各有不同,但都追求一个原则,那就是“天人合一”。
中国画是笔墨的艺术,以笔为筋骨,以墨为血肉。用笔的力度往往决定着一幅画的气质。中国画笔力的形成源于对书法用笔的学习。所谓“以书入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而水则是灵魂。墨在水的调和下有干,湿,浓,淡等,所用水分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水与墨是相辅相成的,墨无水不活,水分不足的画面,会显得枯燥乏味、呆滞。同时作为中国画的重要载体,宣纸也能为作品带来丰富的变化。四季的不同、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多少纸的存放时间等,也会使水墨在宣纸上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中国画要求画者在师法造化之后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画的发展也随着这一境界的提升产生了不求形似的美学思想。拥有这一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画者是元代倪瓒。他的作品寥寥数笔、不求形似,却有超凡脱俗的意境。写意山水画的创作强调随心所欲的主观感受。绘画时既不能刻意追求形似,也不能脱离自然物象的规律。近代学者陈师曾在《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写道:“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 但这里的不求形似又不是脱离现实物象,而是“得意忘形”。

画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要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展现出具有时代感的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特点除临摹古人之外,就是要怎样把现实描绘图纸中,这就出现了一个词语 “写生”。这里的写同写字的写但又区别于写字。同写字的写意思是要概括现实物象,并加以主观臆断,把物象人格化,不造作,不描摹。这就不单单是师造化,而是“夺造化”。不同于写字的写意思是,要尽量避免套路化,尽量避免呆板,也就是把自然物象的生动。

国画创作和写文章一样。物象很多,就看怎样组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既要原创,又要有思路和时代感。现代的画者理解不了古代的画者,同理古人也看不惯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即使描摹古人的画以假乱真,也理解不了古人的情趣思想。所以对于保守派和创新派,我个人觉得顺其自然较好。

画者的作品到底给谁看?给自己?给普通人看?不读画论画史,不提高自己修养,“你”终于成为了一个照相机。为了入展和展厅效应涂抹所谓的巨幅作品真的好吗?(我想只是为了获得所谓的名利罢了)我想“你”的优秀作品就是“你”静坐写生,面对万物将思绪随手写出的小品。

对于国画中的抄袭,都说抄袭是可耻的,这个我怀对立态度,我觉得,古人创作都在“抄袭”,就是继承和临摹的过程。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感受,自己拿过来用是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如果非要说是抄袭,那么我们日常文化,又何尝不是通过“抄袭”获取的呢?谁厉害,又怎么不原创一种语言文字同别人交流呢?归结以上,山水画基本是“阴阳调和”











作者  彭曾龙,字玄云,九零后书画爱好者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