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馆里翰墨飘香
文/张文进
四月阴晴里,山花落渐稀。
雨声寒月桂,日色暖酴醾 。
四月天,晴天丽日,众芳摇落,从镇原县城到临泾乡村,从绿野到阡陌,到处是一派宜人风景。驻足大自然一隅,目及所处姹紫嫣红,一株株碧绿色的香草随风摇曳,花儿在层层叠叠的绿荫深处绽放。位于黄土高原的镇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境内的许多地名渗透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和历史文化气息,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间传统,以及人们的某种情感和愿望,富有朴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也很有风味情趣。镇原文化以书画为代表,在这片沃土上家家翰墨飘香,户户窗花绽红,到处弥漫着高古洁雅的文化气息。临泾镇不光是在历史上出了个思想大家王符,还造就了许多丹青妙手。
位于王符故里书画之乡临泾镇的焦宏泽书法馆,是镇原县乡贤文化的传承基地,它凝聚起了乡村力量,进而推动了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强音中增添着美妙的“和弦"。那迷人的自然风景让人心旷神怡。设施完备的游乐场所格外引人注目;整洁宽敞的道路两旁,一个个内容丰富的宣传栏、一条条催人奋进的宣传标语、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彩色喷绘,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文化墙与美丽乡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那些远道而来的到访者,因向往这里深厚的人文环境,一路来到这个远近闻名的“文化大院”。走进书法馆举目四望,一树又一树的花朵好像约好的一般,齐齐地,美美地绽放,颜色各异开遍了馆内馆外。书法馆内一幅幅挂在墙上的中堂和四条屏典雅古朴,韵味十足,让人耳目一新。还有那造型独特的汉白玉牌坊,以及坐落于此最显著的焦进士纪念亭,二者均是先贤文化传承的象征性坐标。
焦宏泽书法馆专门用于教学培训、收藏、展示焦氏及焦宏泽先生每年精品力作和交流其书法艺术文物收蔵的场馆,馆内陈设雅致,馆外风景怡人。步入书法馆,只见过道上,廊柱上,墙壁上到处都是书法作品;尤其是百米书法长廊中的作品气势如虹,吸引众多的游人前来观赏。焦宏泽先生笑吟吟地走出门,将我们迎接进了书法馆的前院,他说:“昨天这花还是花苞儿,今天一早就开了,这是你到来的好兆头。”说完他和我一同大笑起来,我惊喜地发现馆内四周和前三年比较有了很大改观。我心里在想,焦宏泽先生从教书育人到庆阳文化序列发展创作再到退休回家,一直自强不息,勇于前行,建立起了这座书法馆。庆阳市镇原县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大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为了弘扬传统艺术、宣传地域文化,振兴乡村文化建设,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创造更加美丽的文化环境,多年来焦宏泽先生借助于文化强县,文化富民的政策环境,让书法文化代代相传,让各位书法爱好者都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书法馆就是焦先生文化活动的乐园。
路遥先生曾说:"那一块土地更适合你的生存,你就应该把那里当成你的家园。" 书法家焦宏泽先生在故乡临泾镇建起的“焦宏泽书法馆”和“于右任书法研究所”,为当地乡贤文化、书法艺术传承与交流,以及振兴乡村建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焦宏泽先生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先生本来在教育领域内工作数十年,凭他的才学,在此行当也能干得像模像样,风生水起。但他却选择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的文化单位,也许在他看来,书法才是适合他生存的理想家园。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剩下来的路就是坚持要走下去,坎坷也罢,泥泞也好,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那就必须要义无反顾!焦宏泽先生把大量的闲余时间都用在了书法创作、收藏文物上,毋庸置疑,在书法领域,他确实是出手不俗,腕底流香。
焦宏泽是典型的乡村文化人,有着对传统书法艺术的钟情和厚爱。在陇东庆阳人才济济的书坛上,留有他不可轻视的一席之地,他身居乡里,传承艺术,服务乡村,称得上一代文化乡贤。 今天,在陇原麦子飘香的季节里,有幸走进焦宏泽书法馆,阵阵墨香扑鼻而来,亲眼目睹他为孩子们讲解楷书练习。十几个小朋友和几个成年村民端坐案前,手持毛笔,根据他的讲解认真练习着;他把传承书法作为自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奋斗目标,让书法走进课堂,走入社会,走进每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心里。在书法馆的大厅里,写字的案几上存放着一整套书写工具,小学生学练书法的作业在课桌上摆布得整整齐齐,墙正中央悬挂着用于教学的背投式幕布。村民在劳动休息时间,还可以进厅献唱革命歌曲,吼一阵子秦腔,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周边县乡一些书法爱好者慕名到访,分期分批前来书法馆进行书法交流,从而使节假日的活动氛围显得更加火爆。书房迎面是用百米长幅写的书法作品“唐太宗的百字箴言”。其字体端庄沉稳,道劲隽永,集魏碑唐楷之神韵,兼二王旭素之风骨,整体流畅洒脱、笔法劲健,给人以浑厚、纵逸、流畅之美感。细看落款,方知此乃先生当年之作,由此可见先生书法艺术造诣之深厚。环顾书房,装饰简朴实用,东窗下乃劳生书案,其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笔墨尚湿,透着清香,仿佛可见先生每日临池挥毫之身影。既然是同乡,话自然投机许多,并很快有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与先生聊书法创作、收藏,实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同时也使我对先生真诚为人、潜心为艺的高尚品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焦先生虽年逾古稀,但身板硬朗,思准敏捷,待人诚恳热情,且很健谈。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次来到书法馆见到的与上几次大不一样,馆外松柏翠绿,焦进士书法纪念馆静立在书法馆左侧,馆中为书法一展馆,里面挂满了宏泽先生的书法大作;二展馆是116块长廊书法石碑,有于右任书法及焦氏几代人的书体;馆三是焦宏泽先生自己练习创作书法的重要阵地,百米书法长卷吸引更多书法文人墨客前来观赏;馆四是焦先生精心收集下来的书法文物三千多件。于右任书法研究所、焦宏泽书法馆、百米书法长廊,都是由焦宏泽先生自筹资金,他拿出多年积蓄,并向亲朋好友告借,共筹集资金二百多万元,在自己的故乡镇原县临泾镇祁焦村,建成了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的于右任书法研究所、焦宏泽书法馆、百米书法长廊、焦国理进士纪念亭等。主体建筑为七间仿古厅堂,蓝瓦粉墙,古朴典雅。在家乡创办“于右任书法研究所”、修建“焦宏泽书法馆”,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位从庆阳市文化馆退休的老干部,回到镇原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启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圆梦之旅”。我们在参观中得知,焦宏泽先生师承书法大家于右任,他的行书得其风骨却自成体系, 形成了遒劲古拙、雄宏自然、大气磅礴、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半个世纪以来,他苦练于体、狂草,笔耕不息,落笔古雅,气韵生动,法度谨严。
焦宏泽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庆阳书协理事、副秘书长,出生于镇原县临泾镇祁焦村。早在民国时期,本村陇东名儒焦国理、焦澍生先生擅长草书,起笔如蛟龙腾渊,力透纸背。建国初期的焦德州、焦登州两兄弟从教从政,写得一手好字,为人低调,成为当地文人之楷模。焦宏泽受前辈书法作品熏陶,自幼研习继承书法。他不仅在书艺方面追随于右任先生,而且崇尚于右任先生道德人品、学识阅历和禀赋修养,综合兼修,相辅相成,共同精进。半个世纪的苦练,他笔耕不息,不仅在书艺方面追随于右任先生,在道德人品、处世修养上也得到了于右任先生的“真传”,以此来表达自己作为当代书法家的责任担当和对人生态度的理解。
为了于右任,他发出了《我拜于右任》的宣言;为了于右任,他几十年如一日,青灯孤影,墨池弄潮,入碑出帖,渐至化境,终得“髯公”书法之精髓,并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的“于体”风貌,成为全国“于体”书法名家之一:建于右任书法研究所,大量陈列近代人摹写的“髯公”书法作品,这在西北民间是罕见的!为了于右任,他四处奔走,多方呼吁,传承推广于右任先生书法。他认为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折射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能极大地鼓舞斗志,催人奋进;“髯公”主张笔笔中锋,以正大气象立极的风格倾向,形象的体现出先生特有的学者风骨。
焦宏泽说:“作为书法家、文化人,必须要有担当,要有责任心”。“我建书法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书法艺术,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搭建一个平台,让这里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培训发展中心。”为了建书法馆,焦宏泽可谓费心竭力。由于资金短缺,他忍痛割爱,低价变卖了自己以前的收藏品,甚至用自己的作品折抵建筑费用。为了扩大书法馆的影响力,他多次奔赴上海,与复旦大学衔接,就镇原成立“于右任书法研究所镇原分所”事宜进行协调和沟通。"我就是为了文化、为了书法艺术、为了故里书画之乡的美称能够延续,为了当地群众热爱文化的心有所归属,仅此而已。”如今梦想照进现实,他弘扬乡贤文化和书法文化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
书法是艺术的,视觉的,更是形式的,书法家对艺术语言的继承与开发,不仅落实到作品的整体气象中,还体现在灵机触发的瞬间表达之上。一件优秀的作品,无不凝聚着书者的学业、气度、胸襟、思想和笔墨理想,储存着书写者生命的气息,情感的独白,智慧的结晶,心性的留言,以至一生的修行。如今,焦宏泽先生除了赴外地开展书法交流培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书法馆开展书法培训和传统文化教育。每到夜幕降临,附近的村民都会三三两两聚集到“文化大院”听焦先生讲解有关王符故里临泾文化的趣闻乐见。谈艺论道,说古论今,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乡风文明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启发。
艺术终究是人的艺术,研习书法,尤其讲求学养和内心的修为。这种追求是无限的,它的魅力也在这里。焦宏泽形成了自己成熟书法艺术理论,可谓人书俱老,行草方面造诣颇深,走出了一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功之路。 他的“于体”书法清丽、温润、灵秀、雅致但不失遒劲、逶迤、奔腾、雄健。从每一个字里面,你能感觉到书者气定神闲,不激不厉的旷远宁静,可以体味出作者笔力的精微与细致,乃至一种突兀的夸张与险峻。若细细品味,其味悠长,难以释怀。
他的书法作品曾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字展》、《全国第二届西部书法展》,入选《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第八回中韩书法联展》和甘肃书法进京展。毛笔书法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50余次,论文和书法作品曾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刊物发表,著有《我拜于右任》《于右任行书之我见》《汉陶器浅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国民间刺绣百图》《焦宏泽书于右任诗词联》等文著。如今来焦宏泽书法馆交流学习的书法爱好者与日剧增,该书法馆不仅成了附近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又添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休闲娱乐好地方。
每年做几场让自己满意的个人精品展览是焦宏泽先生的又一个愿望。想要创作一件好的艺术精品可能不难,但想要一辈子持续不断出精品,这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都绝非易事,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曾讲道,“作品是一个艺术家最好的代言。我始终要求自己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以变化、内涵为审美基调和创作导向,对待自己作品的要求是一年一小变,二年一大变”。艺术家的生命有限而艺无止境,真正的艺术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便是避免自己的艺术思想墨守成规、艺术作品千篇一律,否则相对保守、单一的创作思路定会影响到艺术家本身的生命力。按照一般的规律,艺术家在40一50岁会靠着自己的才情和勤奋在艺术中脱颖而出,在50岁左右开始定型,而60岁左右则会因为体力上的原因,思想上的日趋保守而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门槛。所以,相对而言,艺术家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才会令自己的艺术生命永葆青春,这也是他每年强迫自己创作出几十幅精品的初心。在经历岁月的锤炼打磨后,焦宏泽的书法艺术也变得更加精粹,他的笔墨表达一任自然,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熟知焦先生的人,无不为他高超娴熟的于体书法艺术所折服。不论是过去到现代名家的遗韵,皆在他的每一次展览新作中化古为我,入古出新。
焦宏泽先生作为陇东庆阳籍的文化名人,多年来,虽然一直在外工作生活,但他一直挂念着家乡,牵挂着家乡发展和文化事业,坚持用他的文化风骨和妙笔丹青为家乡营造浓郁文化氛围,为书香大县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用行动和影响力支持家乡发展,推动和见证者家乡文化事业日益蓬勃。在历经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沉淀升华后,才换得了他每一次的馆藏佳作面世。书法不可以没有古人,也不能拘泥于古人。焦先生的草书作品,集结了传统书法的经典,在名人墨迹中开阔眼界、吸收借鉴,终成独一无二的风格。在这种文化的积淀下,焦宏泽先生的草书不再需要刻意的迁就,而是在更自然,却更有深意的状态下挥笔写成。
焦宏泽先生的草书,相对于实用性更强的楷书,草书在笔法、结构、章法外,还多了书写者的性情。初期的草书,打破了传统的隶书。后逐步脱去隶书的痕迹,演变为笔势牵连、偏旁互借简化的模样,称为“今草”。而唐代则是草书高峰,诞生了张旭、怀素二位狂草圣手。字形放纵奇变,“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焦宏泽在草书作品中从于右任书法吸取精华,融篆隶、行草、魏真的特点,又有秦汉、两晋的雄浑、洒脱等历代书法烙印。对比焦先生的草书作品和其他草书作品,会发现其很大特点是简约,字字独立,但谋篇布局看着舒适。时而妩媚纤柔,时而雄健大气。相比之下,焦先生的书法作品更为清晰干净,易于辨认。因为书写出的是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故而他的作品内涵丰富、灵动自然、从容自信,让人回味无穷。
焦先生是一位书法艺术的朝圣者,能够抛开世俗的羁绊,心无旁骛地专心事艺,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心中的目标迈进,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充满期待。作为书法之乡陇东庆阳镇原人,他的艺术天然散发着文人的雅意和天趣。在笔墨与书法功力上,焦宏泽已臻入化境,他的作品每一个字都写得很尽兴,天真烂漫而深具内美之品质。笔呈千钧势,墨腾蛟龙姿。焦宏泽先生不仅有着精湛的书法技艺,还讲求着学养和内心的修为。功名既就不负担当,事业有成不忘桑梓。他以文化人的自觉和责任心,不为名利所沾身,只为艺术而求索,为百姓修身而作,为焦氏书法的乡韵传承不断倾注着心血。临行前,焦宏泽先生还告诉我们,他不仅要让镇原书法走出这间大院,走向全国,更要走出国门。“书能香我不须花,茶亦醉人何必酒",如今焦宏泽先生每天早晨五六点还起来坚持晨练,当我们早晨醒来时,他的晨练作业已发满了朋友圈。他用一支毛笔、一点笔墨丈量着人生的高度,探索着艺术的深度。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未来,焦宏泽希望继续做一名扎根于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志愿者,肩上担责任、目光向远方,在有生之年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余热。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