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讯 寿山石是我国的瑰宝,田黄石被称为石帝,芙蓉石被称为石后,荔枝洞石则被称为贵妃。它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
----1----
寿山石的开采
寿山石的开采是山民世代相传,迄今为止,每个矿洞前都设一神位,每日在开采前先毕敬毕恭上香,祈求山神的赐福,保护寻到珍稀寿山石及安全。因寿山石矿的不规则分布,有的如镜状,有的如鸡窝状,色彩艳丽,因寿山石脉薄削,只是山坳中的一点点,犹如苍海一栗,实在太不容易开采下来,可见其珍稀程度。
----2----
寿山石的辉煌经历
寿山石的开采历史无从定论,但从福州出土的南朝“石猪”开始,作平地卧伏状,系用寿山石中的老岭石雕刻的,型制简易粗犷,陆续出土一批此类的“石猪”,但历史有文字开采记载的是在宋朝,再就是朱熹的女婿、南宋著名文人黄干,有七绝《寿山》一首,诗云;“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这些宋时的文字,记载了同时代的寿山石开采的情况,极为可信。到了后代,一些文献更记录了宋时的开坑、造器等盛况。
元朝末年时,福州寿山村就建有一座禅院,称“寿山广应院”,俗称“广应寺”,广应寺里来了一个有德高僧,称“石头和尚”。石头和尚能知过去,预测未来,屡有灵验。传说中经常开采寿山石制成香炉等,偶然在朱元璋游至寿山时,住在“芙蓉洞”里,一夜功夫,头上的疮痞都脱了壳,和尚得此寿山石粉能治病,便经常派和尚们四处找寿山石,以便制成粉末普济众生,半年时间,寺院里便堆满了石头, 可是乐极生悲。不久朱元璋起兵造反,一场烈火熊熊,把广应寺烧成一片灰烬,找来的石头都抛散进土里,它们在经过火的历炼、土的蕴润,更加的深沉、温润,通灵古雅,不禁想起上古时代女娲以火烧制补天的五彩石,这应是后来的“寺坪石”。
明末、清朝后留下大量印章,大多是寿山石为料,著名的是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舍弃无数珍宝,仅携出此物,直到1950年才现出来。这就是乾隆田黄三联章或乾隆田黄三联玺,只有皇帝的印章都成为“玺”。乾隆田黄石印,三方田黄石印,用田黄石雕成的链子相连。三块田黄用石环链起来。印文分别是:“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三枚印章,两枚为正方形,一枚为椭圆形。看上去质朴无华,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链子是闭合的。因此,这一组印章是由一块田黄石雕刻而成,乃巧夺天工之作。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