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古玩收藏

走进甘肃大地湾探源华夏文明的曙光

时间:2018-03-28 14:53:32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彦程点击:

(原标题:【溯源甘肃】走进大地湾 探源华夏文明的曙光)

走进<a href=http://www.cngansu.cn/news/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甘肃</a>大地湾探源华夏文明的曙光

大地湾遗址公园

走进<a href=http://www.cngansu.cn/news/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甘肃</a>大地湾探源华夏文明的曙光

豹(大地湾二期出土的骨器)

走进<a href=http://www.cngansu.cn/news/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甘肃</a>大地湾探源华夏文明的曙光

三足陶体

走进<a href=http://www.cngansu.cn/news/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甘肃</a>大地湾探源华夏文明的曙光

大地湾出土的石器

走进<a href=http://www.cngansu.cn/news/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甘肃</a>大地湾探源华夏文明的曙光

人头形器物彩陶瓶

从素有“羲里娲乡”之称的秦安县城出发,沿葫芦河谷经叶(堡)莲(花)公路,往东北方向行驶五十公里,清水河谷地便展现在眼前。清水河是渭河的二级支流,源于陇山,是一条少见的由东向西流的河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就坐落在清水河下游五营乡邵店村东的河边阶地及与之相连的缓坡山地上,遗址位于平坦而宽阔的河谷南岸,东西两侧分别以冲沟和溪流为其天然屏障。

从河边的二三级阶地到缓坡山地,可偶然见到散落的陶片和残石器等古代遗物,遗址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这里是典型的黄土梁峁地貌,河边阶地海拔1458米,山顶海拔1673米,河边至今仍有芦苇湿地。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区,四季分明、土质肥沃,兼有山林河渔之利,为史前先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据古史传说,人文始祖伏羲生于古成纪即今天水、秦安一带,天水市至今留存有明成化年间修建的伏羲庙,陇城镇历代建有女娲庙,这些古史传说与今天的考古发掘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当吻合的。它们共同指明这一区域是中华远古文化孕育诞生的重要地区。

大地湾遗址是如何发现的

大地湾遗址首次发现于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组织的泾渭流域文物普查小组在山坡上发现了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些遗物和遗迹,当时并未发现该遗址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大量珍贵的古文化遗存尤其是早期遗存仍然静静地沉睡在地下。1961年该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甘肃省博物馆计划筹办甘肃历史文物展,但馆内藏品绝大多数是局限于5000年以内的马家窑等文化遗物,更早的遗物却寥寥无几,与甘肃的悠久历史极不相称。展品单调的局面急需改变,研究领域也应扩展。

1978年夏天,省文物工作队业务人员去渭河流域选择仰韶文化的发掘地点。他们沿渭河而下,穿陇西,过甘谷,一路考察,没有发现理想的发掘地点。当来到秦安县文化馆以后,从库房地上堆放的文物中,他们以敏锐的专业眼光捕捉到一组既陌生又熟悉的陶器,其中有黑宽带纹红陶钵、黑彩鱼纹红陶盒,造型独特的葫芦形瓶等,说它陌生,是因为类似的纹饰、器形在甘肃以往仅有零星的残片出土,却从未见过成组的完整陶器;说它熟悉,是因为这组陶器与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器物真像是孪生兄弟,面貌非常接近。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寻找仰韶文化的极有价值的宝贵线索!原来,这是馆内一位文物专干近期从五营乡征集而来。这位专干经常挑着一副草筐,走乡串户,下乡征集文物。五营乡那两年先后新建乡卫生院、粮管所、邵店村小学,施工中不时有陶器出土。于是,他们一行顺藤摸瓜来到了偏远的五营乡。在新建的邵店村小学,教师们介绍说在扩建操场和修建围墙时发现一批古代墓葬,挖出不少陶器,但人们因旧观念及迷信思想嫌弃这些东西曾与死人骨头埋在一起,发现后大多当场毁坏丢弃,只保留了一些有花纹的陶器。文化馆的那批无比珍贵的彩陶就出自于这里的仰韶早期墓地。

在随后的调查中,线索进一步扩大,乡卫生院、粮管所职工有的用彩陶盆养花,农民们还有用彩陶当盐罐的,群众反映,这里一锄头下去就可能刨出来一件古物。经多日的调查,省文物工作队又征集到一批多彩多姿的彩陶和石、骨器。同时,在一些断崖上,发现2-3米厚的文化层,其中既有房址、窑址、灰坑等遗迹,又有各类陶石骨器等遗物。一切迹象表明,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罕见的以仰韶文化为主体的遗址,极富发掘价值。

1978年8月,经报上级批准,考古人员开始在河边阶地部分进行试掘。谁也未曾料到,始于此时的田野发掘后来竟持续了长达七年之久,直到1984年才暂告结束。1995年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即使如此,也仅仅打开了大地湾遗址这座地下宝库的小小一角。根据出土物的研究,这个遗址蕴含了距今7800年-4800年的人类历史,大地湾考古的初衷是为了研究甘肃境内仰韶文化的面貌,而实际的发掘结果远远超乎人们的预料。其中最重要成果之一,是找到了仰韶文化的祖先,发现了我国第一支含有彩陶的考古学文化——大地湾文化,从而使甘肃史前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大地湾考古发现了什么

从1978年到1995年,大地湾总共发掘面积14752平方米。相继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屋遗迹240座、灶址98个、柱基2处、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65座、窑址35座以及沟渠12段。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27件、兽骨17000多件以及数十万残陶片。依据地层关系及出土物,划分为五个文化期:主要包括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

第一期文化遗存是大地湾最早的遗存,可称为前仰韶文化或大地湾文化,碳测年代数据约为距今7800年-7300年(经校正,下同)。最早的一个数据是7800年,有正负200年的误差,所以也可以说距今约8000年。聚落建于较低的河旁二级阶地。房屋系地穴较深的圆形半地穴建筑。陶器大多为圜底器、三足器,流行交错绳纹,钵形器口沿内外常饰红色彩带,这是我国最早的彩陶,也是甘肃彩陶的源头。发现了糜子的碳化颗粒,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谷物。

第二期文化遗存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碳测年代数据约距今6500年-5900年。聚落由壕沟围成椭圆形,中心系广场和公共墓地,房址以广场为中心呈扇形多层分布。房屋大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建筑。发现15座成人墓葬、6座儿童瓮棺葬。陶器典型器物为圜底钵、迭唇或卷唇盆、葫芦形口尖底瓶、侈口双唇深腹罐、弦纹浅腹罐、敛口瓮、尖底缸等,彩陶主要为黑彩,图案有宽带纹、生动活泼的鱼纹及各种直线、圆点、弧线构成的几何纹。有成套的农业加工工具,如碾磨石、棒、盘等,发现较多的碳化粟。少量的玉凿、玉锛此时已出现。二期遗存与陕西关中的半坡类型大同小异。

第三期文化遗存属仰韶文化中期,年代大约为5900年-5500年。聚落已扩展到河边Ⅲ级阶地后缘以及山脚下。房屋仍为长方形或近方形半地穴建筑。典型器物有敛口平底钵、曲腹彩陶盆、双鋬盆、双唇口尖底瓶、腹饰弦纹、绳纹的鼓颈罐和短颈罐、大口小底缸、曲腹瓮等。彩陶发达,绝大多数为黑彩,图案绚丽精美,线条生动活泼,有弧边三角纹、勾连纹、花瓣纹、豆荚纹、网格纹等,主要由圆点和弧线组成。

第四期文化遗存为仰韶文化晚期,碳测年代数据约距今5500年-4900年。聚落主体坐落在背山面河的山坡上,山坡中部以F901、F405、F400大型原始宫殿式建筑作为公共活动中心,周围分布着数个房址密集的居住区,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房屋均为平地起建的长方形或近方形建筑,平面大多呈“凸”字形或“吕”字形,居住面有草泥土、料姜石、白灰面,以轻骨料、砂石、料姜石粉混凝而成的类似现代水泥地面等。其中,以占地面积在420多平方米、多间复合式的F901代表了仰韶文化晚期取得的辉煌建筑成就。袋状窖穴内常出有成组器物和碳化粮食。陶器以敛口钵、平底碗、浅腹盆、平沿或喇叭口尖底瓶、矮颈或高细颈壶、侈口夹砂罐、尖唇或方唇或圆唇缸、圆唇夹砂瓮、四足鼎等为主要器形。彩陶以黑彩为主,少量为红彩,有弧线三角纹、花瓣纹、漩涡纹、网格纹、平行线纹等。还有个别的蛙纹、写实动物纹。部分石器制作相当精细,石刀数量增多,显示了农业的迅猛发展。

第五期文化遗存为常山下层文化,年代大约在距今4900年-4800年前后,仅出土少量遗迹遗物。这类遗存在渭河流域是首次发现,主要分布在海拔1550米以上的半山地区。房址为平地起建的白灰面建筑。陶器开始使用横篮纹。这是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的过渡性遗存。

大地湾遗址发现房址240座,类型多样,变化复杂,时间跨度约为3000多年左右,构成一个从早到晚的完整序列,可谓一部史前建筑的发展史。四期F901则是目前所见我国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它既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土木建筑的特点,又开了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F901以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主室面积131平方米,东西中轴线长16米、南北中轴线宽8米。两侧扩展为与主室相通的东西侧室,左右对称;主室后面设单独的后室,前面有附属建筑,前后呼应、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成一个结构复杂、布局严谨、占地总面积达42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体。其居住面大部分保存完好,以轻骨料、砂石、料姜石粉混凝而成的类似现代水泥地面。它应是大地湾乃至清水河沿岸的原始部落的公共活动中心——一座宏伟而庄严的部落会堂。

大地湾遗存为甘肃东部史前考古树立了距今7800年-4800年的断代标尺,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使西北地区新石器考古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地湾考古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表明甘肃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地湾四期宏大的聚落或许将之视为城址的前身更为妥当。它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正处在向文明社会转折过渡的重要阶段。

大地湾与中华文明

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历史、考古学研究中使用文明一般是特指人类的文明社会,即有了国家的社会阶段。通常认为,文明要素有大型礼仪建筑、文字、金属的使用等。显然,甘肃8000年前的大地湾不具备这些要素,大地湾的发现将甘肃古文化的历史提早了3000年,可称作文明的曙光,为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仰韶文化晚期这类中心遗址的出现标志着距今约5000年前史前社会正处在向文明社会大步迈进的重要阶段。

大地湾发掘以前,甘肃东部地区的考古工作相对薄弱,仰韶文化仅有零星的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历史基本上属于空白。大地湾的发现和研究彻底改变了甘肃新石器时代的研究局面,不仅在仰韶文化的研究上取得了颇为显赫的成果,而且将甘肃古文化历史向前扩展到距今8000年前,同时为西北地区考古学区系类型的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等重大课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以大地湾考古为标志,甘肃新石器时代研究从此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004年夏季,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延绵不断的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进而总结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

过去,认为中华文明仅有从商代开始3000多年的历史,现在学术界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一致认为,我们中华文明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而包括甘肃东部在内的渭河流域的远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根,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满天星斗中的一颗亮星。(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郎树德)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