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至今已伫立近600年;中央美术学院,国内顶级的艺术殿堂,即将迎来其百年华诞。2016年7月15日,“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太庙寝殿及享殿东西配殿拉开帷幕,在此上演了一场关乎传统与当代,传承与革新的艺术对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经过八年的发展,“千里之行”展览已经成为中央美术学院一年一度备受艺术师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展览项目。其品牌影响力拓展到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八年来,“千里之行”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延展性的、推介、扶持艺术类毕业生和考察艺术教育的有效系统。
其中,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全国九大重点美术学院参与的“全国版:千里之行”项目至今已推进了七年,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搭建了考察、比照、研究、交流的平台,也扩展了学院与社会的联系;学院收藏的部分“千里之行”参展作品在近年间曾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进行展出;2013年启动的“千里之行践行艺术计划”也在三年间陆续为“千里之行”部分艺术家提供了切实的驻地创作和交流的实践平台。
此次“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经过严格的学术评议和精心挑选,展出了来自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各专业93位本、硕毕业生的近百件优秀毕业作品。以此展示中央美术学院当前的教学水平以及由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古今相融,别开生面
在“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美院宣传部长秦建平女士首先强调,本届“千里之行”在太庙的展示意义非凡。“千里之行”是持续40余日的“央美毕业季”的新高潮,继去年校园大美术馆开放以来,央美致力于把毕业季的大门向社会各界人士敞开,“它不仅是学生的节日,也应是社会的节日。”因而,今年的“千里之行”首次走出校门,走进太庙,希望以更接地气的面貌与观众相见,让更广泛的人们了解中央美术学院,了解美院毕业生,了解优秀的当代艺术创作和发展。
中央美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补充道:“千里之行的‘千里',是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行走,因而格外值得关注。”“央美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与太庙的结合相得益彰,它彰显着央美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闭门办学的象牙塔,更是一个开放的学术通道和平台,它把毕业生的成果输出给社会,这才是艺术之于社会的真正意义”。
毕业生代表王沂为嘉宾诠释自己的毕业作品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主任王选政在谈到本次展览的亮点时强调,太庙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展示空间,与央美毕业生的作品相互融合,为青年艺术家们作品的呈现带来了第二次生机。古建筑的历史韵味和沉淀,与当代创新的碰撞,令作品本身也赋予了更加深沉的文化底蕴。
此外,艺术介入(北京桐亿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创始人、“千里之行”践行项目支持机构负责人洪基伶女士亦表示,如何把学生作品推向社会,稳扎稳打地将项目落地,把精品艺术带入公共空间是“艺术介入”一直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希望更多像“千里之行”一样优秀的艺术展览及展示走入社会,带给观众以美的提升。
“千里之行”展厅现场
百里挑一 精益求精
正如中央美院党委副书记孙红培在开幕致辞中所言,“千里之行”项目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发展理念下推出的长期项目,即通过展示美院学科教学中的代表性成果,为院系与专业、学生与社会之间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营造活跃和极具包容性的艺术氛围。
本次展览的近百件作品,都通过严格的挑选与评估,既要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又要考虑太庙古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在展陈方式上,很多包括国画和书法在内的传统艺术形式的展示也别具一格,打破了简单悬挂的千篇一律,而更注重作品与作品之间、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呼应与对话。此外,设计学院及城市设计学院的作品也展现了美院设计创作的新高度,将“功用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并通过现代的展示方式一目了然地呈现给观众。
据悉,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的后续精华版,“千里之行”展览将在暑假期间全面开放,让毕业季的热情继续燃烧,迎接更多公众的参观和“检验”。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5日。
毕业生谢堃作品
展览现场
观众驻足于王沂作品《人拓柱》前
边霄萌作品,对材料的利用塑造出了不同寻常的视觉呈现
范学超作品《taste art》
周思宇作品
叶紫作品
郭锦达《四维城市》 综合材料 2016
优秀毕业生作品细节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