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朱柏荣给笔者的印象是个耿直,热情的人,同时也是一位执着艺术的人。在与笔者的交流中,只要一谈到和书法相关的内容,他就兴奋得滔滔不绝,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感受。观其书法,艺术风格亦无时不在传达着“字如其人”的气韵。落墨于纸的雄浑和洒逸,细腻与严谨都能从他性格中找到些蛛丝马迹。笔墨之气韵和技法的精湛,也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去一探他书艺生涯之所历。
承古有根 畅达笔墨
朱柏荣先生字原石,1963年生于浙江嘉兴。从七岁开始,朱先生就开启了自己的习书历程,且几十年来临池不辍,持之以恒。最初以临柳公权楷书为基础。自学书伊始,朱柏荣对于书法的艺术感知就非常敏锐,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字体风格。他回忆道:“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柳体’那种非常骨立的字体,看着就有劲,临摹起来也非常喜欢,就觉得这种书体很有味道,加上我上手一写,也能比较快的掌握吧,所以就很喜欢‘柳体’字。”或许,书法这门艺术对朱柏荣的眷顾,是其天赋所至的上天注定,同时,也让年幼的朱柏荣增加了信心,更加用心地研习和探索。在长辈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下,朱先生学书的兴趣愈发浓烈,他开始研习历代书法大家之精华,以古为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仅从笔墨技法上,更从理论学养上用功不辍。很快,他的书法从理论到技法都有了飞跃的突破。在他心里,“艺无止境”四个字也是他在始终努力的追求动力。他说:“写得久了你就会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在艺术上,没有最高峰,只有更高的。学习的过程,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如果认为已经一百分了,那就不可能再进步,也不可能再有理想和追求了。艺术怎么可能有一百分的?所以,只能是不停地去追求和完善才能保证自己不退步。”对于书法艺术,朱柏荣的态度是始终严谨和谦逊的。虽然他自己还感到有诸多不足,但外界看来,已经是精美佳作了。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勤于笔耕的功力和孜孜不倦地求索,更有着因对他类知识的涉猎,广征博取的兴趣和融会贯通所带来的一种沉潜,深邃的艺术包容情怀所致的“不满足心”。
朱柏荣先生常说,自己对书法的认识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一种对创作者阅历和心境的表达,这里面体现的是人文境界,创作者的感悟,书法艺术背后的精神价值。呈现在他作品里的,也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理解和感悟。朱柏荣是非常注重承古之功的,同时,他又有着师古不泥的突破。他有深厚的楷书基础,后擅行书,对于行楷和行草书法是颇有造诣,他遍临诸家,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皆是他研习过作品的古贤。对于研新发展的突破,他是深入到传统中的,一笔一划都有出处。观其作品,笔墨酣畅淋漓,清朗洒逸。他把柳氏风骨渗透到字里行间,不仅将豪放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且将细腻、雅致,跌宕起伏的气势,潇洒飘逸的畅达、飞流直下的整体美感展现出来。笔势动荡,万千仪态,都融入行与行之间的相互避让,左右飞动时,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顾盼生情中。观朱柏荣书作,似闻一曲荡气回肠的音乐,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似小桥流水,有时又戛然而止,流离顿挫。书写时一气呵成,忽大忽小,时快时慢,笔力雄强,气势开阔,风神潇洒,险峻奇出,彰显着娴熟的技法、富于节奏的韵律和无时不有的恢弘气势,从中能看到古人的深沉,亦可感受今人的通透。
朱柏荣作品1
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笔墨耕耘,让朱柏荣在书坛逐渐声名鹊起,朱柏荣现任思恩国际慈善基金会中国区主席,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老年健康基金管委会副秘书长,《世界知识画报》社艺术顾问,《中国国际新闻》艺术顾问,《中国报道》艺术顾问,《人民美术》杂志社艺术顾问,中华文化大使,国礼艺术家,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杭州东坡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国立现代文化艺术院副院长,天巳历史博物馆特聘首席书法家,天巳书院执行院长,海派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杭州千岛湖方腊故里书画艺术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为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弘扬肩负责任。
书风新研 追索不辍
在承古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没有让朱柏荣止步不前,他深知,要让书法艺术有所发展是不能食古不化的,必须有所改变。他说:“创新是时代对艺术的要求。所谓创新,不是刻意去发明什么东西,而是要找到创新的内涵,时代元素和独到的价值表现。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脱离传统,要尊重传统,这是创新的根源,不能丢掉的。”朱柏荣的创新是扎实稳健的,是从深厚的学养底蕴和不断的践行中悟道的,他深信一个人的修为,阅历和修养是能从每一个字里渗透出来的。他特别注重字外功夫的修炼,相信真正的好作品是趋向一种大同精神的,这就诉诸到如何判定作品好坏的问题。朱先生说:“我觉得,好的书法是能让内外行都喜欢的,看着舒服是最重要的。其实字的好坏,不管内行外行,都是一目了然的,从字的好坏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好坏,这就是创作者和书法之前一种微妙的关系,无法言喻。所以说,书法家修身养性的自我功课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朱柏荣作品2
朱柏荣对创新的态度从来不保守,这种根基也来源于他的遍临诸体之经历,楷行隶草他都涉猎,没有偏废,在练习的过程中,汲取各家之长必,成为一种不加刻意,又自然而然的融会贯通,故其作品看起来,始终都有平和的清雅,悠远的韵致。朱柏荣先生擅长行书,其作质感凝重,可以看出落笔前神思之静若处子,亦可见着墨后动如脱兔的流畅,引带虽如游丝萦绕,却飘逸而不浮。若云行雨施,然流走而不滑。沉着痛快,笔法精妙。排列上参差错落,笔势运营让千状万态。逐渐形成了雄浑潇洒豪迈道劲的“朱氏书风”。作品用笔沉稳,下笔果敢,线条精准有力,张弛自如,刚柔并济,结构端庄中见流畅,飘逸清新,既有文人的灵秀之气,又有气势磅礴一挥而就的大家风范。意境造型的精神相契合,宁静致远的文化气息弥漫出的一笔一墨,体现了书法家的艺术修养和终极精神。
朱柏荣举办过多次个人书法展,在2012年7月28日参加了“海宁慈善之旅联谊晚会”和“全国著名书画家精品展”。在2012年8月26日参加了“2012西湖慈善艺术沙龙”全国书法精品展。2016年12月20日应邀参加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组委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澳门行。与欧阳中石,沈鹏,刘大为等出版过《大家风范》《经典传承》《70年七大家》《永恒的丰碑》《一代名家》《2016中国书画年鉴》《人民喜爱的书画家》《中华国粹名家典藏》《一线艺术大家》《中国骄傲》、中韩建交二十三周年《国际书画交流展》特刊等,作品在《中国文化报》2015年12月21日专栏,《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2016年1月10 日艺术收藏专栏,《人民美术》2016年2月刊“大家”人物专栏,《文化月刊》2015年11月中旬刊人物专栏等发表,曾多次在海内外参展获奖并被多国元首收藏。2016年12月,在北京保利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勿忘初心,方得始终》(2平方尺)以76万元人民币成交,《真空生秒有》(4平方尺)以120万元人民币成交。
多年来,对于自己的书研生涯,朱柏荣常挂嘴边的是“在路上”三个字,他说“我学习书法现在算来也有四十八年了,虽然也取得一点点小成绩,但却越来越觉得‘不够用’,还要充电。其实,书法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技法,而是对情怀,品质的修炼,是综合素养的体现,要在美学的高度来呈现艺术美感和生命力。”如今的朱柏荣仍然行走在一条深研书法的艺术道路上。对于书法这门浩瀚的艺术来讲,朱柏荣的年纪还尚轻,他需要谦逊的品格和不懈的追求来继续他的艺术理想。但同时,观者也相信,凭借朱柏荣的心性德品和精湛技艺,他只会在不断追求中勇攀一座座艺术高峰,将成为中国书坛中一颗闪耀之星。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