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艺术评论

春晚小品教育意义体现在哪

时间:2015-01-03 11:45:38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小柒姑凉点击:

  自1983年创办以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在除夕之夜的喜庆氛围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收看“春晚”,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守岁的主要方式,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新民俗”。如果我们把“春晚”比作一场文化大餐的话,那么小品无疑是其中最受欢迎的菜品。一些小品中的经典形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文化记忆,一些经典台词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语汇,因此可以说,“春晚”小品在塑造和引领当前社会的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喜剧艺术,“春晚”小品紧跟时代发展,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既有利于匡正社会风气,又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比如,赵丽蓉等人的小品《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对市场化大潮中的唯利是图之风进行了嘲讽;赵本山等人的《牛大叔“提干”》、《拜年》等,对基层干部的官僚作风和乡村霸权进行了调侃;而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一系列小品,则通过塑造一个渴望成名的乡村老太太,针砭了娱乐圈的恶俗炒作之风。可以说,这些作品都体现出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然而,在其他一些小品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不恰当的价值导向。比如,在赵本山等人的“卖拐”系列小品中,憨厚老实、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的“范师傅”接连上当受骗,然而,他不仅没有得到观众的同情,反而成为人们取笑和引以为戒的对象。相反,坑蒙拐骗的“大忽悠”即使不能说被塑造成了值得学习的榜样,至少也是一个相当机智可爱的角色。这样的作品无疑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暗示:如果你在生活中像“范师傅”一样老实,那么就活该上当受骗;相反,只有像“大忽悠”一样耍奸弄滑,才能够如鱼得水。显然,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是背道而驰的。在“卖拐”系列的最后一个作品中,“大忽悠”费尽心机,最后骗来的只是一副对联,而老实人“范师傅”则大获全胜,这可以看作向正确价值导向的回归。

  再比如,在黄宏等人的小品《开锁》中,不管是开锁公司的“林永健”,还是物业公司的“巩汉林”,都严格照章办事,要求业主先出示有效证件,再给开锁或证明。可以说,两个人的做法毫无瑕疵,而且极具职业素养。然而,他们在小品中却被嘲弄为不知变通、不够灵活、有钱不挣的傻子。如果联系到当前社会中正在大力倡导的法治精神、制度精神,以及由“灵活”和“变通”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那么,小品《开锁》的价值导向也是成问题的。

  当然,这些小品的创作者并不是有意在传播错误的价值观,而是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价值导向上的自觉,它们更多是复制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错误观念,而没有对之做出甄别和判断。作为一台极有社会影响的晚会,“春晚”的小品创作无疑应该增强引领社会价值观的自觉意识,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即“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春晚在人们的心中就是过年的一个代名词,很多春晚优秀的做平会在下一年里被人们不停的观看学习,这就要求表演者无论在选题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注意正确的引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春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我们的2015会更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