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过去了,来到昔日的天险,只见一条宽广的柏油公路穿天险而过,在崎岖的山崖下向距腊子口十几里海拔3000多米的铁尺梁延伸。腊子口左边的岩石让人仰头才能看到它的顶部,这岩石凌空而起,又稳如泰山,形酷似一尊猛兽的雕像,而右边,从河谷底到三、四十米高的悬崖间全是裸露的岩石,巨大的岩面上,不是水蚀的凹凸不平的坳痕,就是岩石本身粗壮的纹理,山岩整体上看上去像一峰骆驼。传说早在古代,有只熊正在饮水,过来了一峰巨大的骆驼,熊立地而起,想看合格究竟。光阴飞逝,后来它们都成了化石。它是被大自然的神功雕刻而成的,又是被阳光雨露等滋润而成的,还是被滔滔不绝的腊子河水孕育而成的。而人民心中的腊子口则是长征精神和红军的血肉之驱筑成的。为了纪念在腊子口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甘肃省人民政府在腊子口前修建了纪念碑,后又进行了重建。大理石面琉璃瓦顶的纪念碑,耸立在腊子口河旁,掩映在青山峡谷中。如今,这里已成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甘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5年9月15日,党中央、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离开俄界(今迭部县高吉村),沿白龙江东岸向腊子口前进。一军团第二师四团为先遣团,与国民党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进行了殊死博战,终于17日凌晨3时左右,胜利攻破了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
当年的天险如今已大道畅通,柏油铺面,省道南北纵横,天险变通途,腊子口成为追怀往事,凭吊先烈,宣传和接受红军战斗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至此,可实地凭吊当年红军攻打天险的辉煌历史,并可欣赏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