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频道 > 民俗艺术 > 民俗风情

东大滩乡天祝县东大滩乡民俗风情

时间:2015-10-31 11:15:02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海花点击: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天祝区辖8保甲,东大滩乡属南冲保。建国后,天祝区辖9乡,东大滩属二乡(祝贡及南冲)。1950年天祝自治区辖10乡,将东大滩分为东山八族和红番五族2乡。1952年,自治区6区30乡,东大滩乡分为阿罗、代阳2乡,属三区。1958年改为八一公社,1958年12月改为东大滩公社,1966年改为东升公社,1983年改为东大滩乡。

 

-

-

境内有佛教寺院一座--祝贡寺,藏语称"噶丹勒谢琅",意为具喜善言洲。寺址在西岔口垴。天祝县名中的"祝"一字即取于"祝贡寺"中的"祝"字。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明末,西藏噶举派直贡僧人桑布坚赞成为巨富,住在郭隆寺附近,并成为该地方的囊索(行政长官)。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发生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布藏丹津反清事件,清廷派兵镇压,桑布坚赞亦受牵连被杀害。其信徒桑布仁钦逃至下吉让(毛毛山北麓),约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他在西岔口建参康(静修处)一座,后在东大滩旧寺沟建寺,取名祝贡寺。(因建寺僧人为噶举派直贡系而得名,祝贡即直贡)。寺院信奉阿息玛(祖婆)的护法。盛时有僧人80余人,辖5个部落。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和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寺院两次毁于兵燹,后重建,成为格鲁派寺院。在1982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恢复开放,1983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八),祝千佛及其他僧人,在原寺院大经堂遗址处举行了颂经祈祷活动,祭奠寺院照山的"峨博"。后有信教群众筹资,于1983年、1985年、1988年几经修建、翻修、扩修为"三转五"的两层大经堂,1989年7月5日(农历六月初三)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典礼。

-

民族风情

东大滩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民俗活动即同天祝其它地方的民族风俗基本相同,但不同中也有各异,自成一派。

 

=

藏族服饰:衣领有三四层,每层用不同颜色的缎料做成,其上边也缀缝着一指宽的水獭皮或锦边。东大滩藏族特别宠爱"鸽子青"礼帽,男女老少都有戴用习俗。尤其在头饰上有别于其他地区民族,女性婚前将头发辫成二股吊在后面,不梳小辫,头上也不戴其他饰品,婚后将头发从中间分为两半,然后根据头发的多少梳成若干条小辫,中间留一股头发梳成一条大辫,其根处系有银制的圆形"热坚",再把发辫分别装在发套内,穿入腰带吊于胸前。

藏族待客:客人上门,全家人都要迎上。如是尊贵客人,一定要上酥油灯。第一道饮食是吃糌馍。第二道是酒,主人要给客人敬三杯,藏语为"旦哲森巴"。意思为祝愿客人在全年全月全日吉祥如意。第三道是手抓肉。此后继续喝酒,最后一道是包子或长面。

藏族婚俗:东大滩的婚俗分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但都受到了藏族习惯的影响,所拿的礼物和程序大体相同,都要经过提单瓶、提双瓶、讲礼、娶新、婚礼等仪式。

藏族民歌:东大滩藏族传唱的民歌主要有六类,酒歌、情歌;

-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