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出现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其激励下,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很多中小学校舍换新颜,教育也不再喊穷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苦不能苦孩子”似乎也不适用了。但笔者认为,孩子吃点苦是必要的,关键是我们怎样“苦”孩子。
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家长,对孩子吃苦不以为然,认识不到孩子适当吃苦的必要性,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孩子因此养成骄矜跋扈的性格,说一不二,逼家长买高档商品,与同龄人攀比。事实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苦是一味有益身心健康的良药,适当吃苦可以让孩子内心变得强大,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这苦不一定非得是送孩子上山下乡,而是让孩子认识到有可能存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痛苦,世界他处正在遭受的苦难,以及每个人都会经受的思想感情的苦楚,等等。
但心里的苦是万万不能让孩子吃的。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长年在外打工,忽略了对孩子的陪护。孩子的物质生活虽算不上苦,心里却很苦,甚至出现心理脆弱、人际关系差等问题。要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更多的人交往,需要父母、亲人的帮助。如果在孩子需要时,其依赖的人不在身边,或不能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交流,那么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内心封闭孤独,这才是最大的苦。在这一点上,物质生活再富足,也弥补不了心中的苦。
与穷不同的是,苦往往来自内心体验。同样经济条件的家庭,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很穷很苦,有的却并不这样认为。孩子的情感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认识问题的关键。因此,让孩子吃点儿苦是对的,关键是让孩子吃什么样的苦,在孩子吃这些苦时,家长们要及时为孩子的心灵输送营养。
因此,家长们要敢于让孩子吃苦,但要记住,孩子吃苦时,家长要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