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在空荡荡且快速行驶的地铁里看到对面座位上两个穿着初中校服的学生紧紧地抱在一起,笑着亲昵的称呼老公老婆,然后旁若无人的潮湿热吻时,我想起了四个字:少儿不宜。
当时我特想做的就是用手捂着眼睛,露出一点缝隙继续偷窥,看看他们到底要将这个动作进行多久。
可我没这么做,我还是觉得难为情本能的低下头,虽然我是已婚已育的过来人,虽然那时这种场景已到处可见,虽然那时电视电影中比这尺度大的也早已比比皆是。但我这个已经成为他们阿姨年纪的人,看到这幅画面,还是觉得难为情。
他们稚嫩的脸庞还留有那么一丝青涩,他的喉结还没有突出,嘴旁的绒毛还未长成胡须,她还有点婴儿肥的粉嫩脸庞,还在发育的小小身型,看上去也就14、15岁的他们,让我没法和眼前这对拥抱热吻的情侣联系在一起。
我是70年代生人。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仅有过一对情侣,他们偷偷摸摸地一起并排骑车上学、放学,即便这样,在公众场合也看不到他俩牵手拥抱。班里大多数同学都知道他们谈恋爱,很羡慕他们的勇气,也会叽叽喳喳八卦他俩的情事,但真正效仿的人却没有一个。
没有人敢谈,不仅是因为学校的明令禁止,更多的还是因为没有开窍,那时的我们根本不懂恋爱。男生们大都沉浸在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做着侠客梦。
毕业20年聚会上,男男女女一大帮人在饭桌上谈起当年谁谁暗地里喜欢谁谁时,也只是哄闹八卦一番,当年谁有那个勇气向心仪的人表白呢,直至大学也少有人去追当年高中喜欢的女生。
饭桌上一帮中年男女,在喧闹地抖落自己当年那点儿小秘密的同时,眼神间也透露出一丝丝的遗憾:为什么当年就没有勇气去追。
有好事者在众多遗憾的眼神中问到:你们现在这么遗憾,但如果时光倒流,你会去追吗?
众人面面相觑,敢吗?!以我的性格,我是不敢的。
不敢的原因有三:
第一,怕丢脸,怕被教导主任、班主任、家长骂。那个年代在校高中生谈恋爱是犯校规的,而且会被老师经常拿出来作为负面标本,更重要的是,如果被喜欢打小报告的同学报告出去会被很多同学在背后戳戳点点说三道四,那些眼神,饱含着羡慕嫉妒以及鄙视不屑,这种后背发凉的感觉,还是很不爽的;
第二,思想上不独立。从心理学进化学角度看,谈恋爱这件事标志着这个人开始独立,开始尝试组建自己的“家庭”,他们在恋爱关系中扮演对方的父母、兄长、姐妹、好友、玩伴,他们在这段关系中学着照顾并满足恋人的需要,当然也会学着提出自己的需要,他们学习在感性中理性处理矛盾,他们通过恋爱,证明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不再是一个嗷嗷待哺等待父母喂养的孩子。而那时的我们,在思想上还没那么独立,我们还黏在自己父母身边,像他们的小跟班,他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他们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很少反驳。
第三,没有氛围。现在满大街你可以看到牵手接吻的初中高中学生,大家都已经习惯并说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可以,现在的人包容度是多么高啊。那时,走在街上学生是不敢牵手的,更别提接吻这种有伤风化的事,异性同学来家里复习功课家长会在门后警惕地盯着,就怕他们做出不轨举动那时全年级能有两对谈恋爱的就已经不得了啦。
百合网《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关于第一次恋爱年龄的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恋爱时间差异巨大。70前的人第一次恋爱平均在19.19岁,80后和85后分别是18.54和17.33岁,90后是15.18岁,而95后更早,他们第一次恋爱平均年龄是12.67岁。
这让我想到当时有人不痛不痒地说:我同学的儿子刚小学6年级,已经开始谈恋爱了。他爸爸说只要他们俩不影响学习,不要发生关系,就没问题。当时在座的很多男性频频点头,应和着说,是啊,喜欢就追,不留遗憾。
相比70、80年代的人,90、95年出生的他们,在面对爱情时,更开放更敢表达自己的喜欢和需要,在思想上也更加独立果敢。至少在毕业20年聚会上,不会有人懊恼地说,当年为什么我没去追;也不会有人遗憾地说,我错过喜欢的人。
同样的18岁之前,70、80年代的人压抑自己的需要,在为父母、老师、大众的标准而活;90、95年代的人敢于争取自己所需,敢于表达自己,他们不断证明自己已经独立,已经长大成人。
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拥抱和热吻,我很羡慕他们。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