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再次被黄晓明和Angelababy的大婚刷了屏,名人结婚已经成了娱乐头条的必杀技,连屡屡被抢头条的汪老师,也利用向国际章求婚成功拿下头条。看名人婚礼,不但是看排场、看热闹、看花销,更多人内心还有一句潜台词——“看你们能好多久”?
虽然难免腹黑,但是爱看名人笑话也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兴趣爱好,这其中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当年繁花似锦的浪漫婚礼却在残酷生活面前演变成蚊子血和白米饭的狗血家常,最后甚至不惜对簿公堂、撕破婚书,其中人事变迁的唏嘘令多少人闲余感慨,成为八卦圣品。
其实,不光是名人,就算是身边的朋友,如果是结婚时毫无动静,离婚时也必然悄无声息,大家说起来也感觉理所当然,如若结婚时大肆操办,离婚时也必沸沸扬扬,最起码要给当年参加婚礼的人一个说法,说到的天长地久为何中途退场?
所以,有不少人认为,结婚是自己的事情,而办婚礼是做给人家看,结婚可以有,但婚礼不一定,大办婚礼更是百弊无一利,劳民伤财,但实际上,作为一种仪式,大肆操办婚礼虽然不能百分百保证婚姻的成功率,却不是毫无益处的瞎折腾。
婚礼作为一种仪式,恰恰源于人不是单独的个体,是一种社会动物,广告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只是任性的口号,事实上,不管是人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对世界的判断,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完成,没有他人的眼光,个人就是一张白纸,而做给别人看的仪式就是帮助自己调整心理状态,完善认知的过程。
人类学家维克多·透纳用“阈限”这个词来解释过仪式,在他看来,仪式如同一个心理的门槛,提醒人们迈过这个门槛就意味着一种身份和状态的改变,如果没有这个门槛,则可能无法让人在内心做出适当的调整去适应全新的身份。比如犹太教的割礼、基督教的洗礼、人们的婚礼,甚至包括学生上课前起立说声老师好,这都是在提醒人们,你要开始进入另一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而这种仪式对个体留下的感知越深刻,则对心理的强化越明显。
以结婚为例,婚礼的筹备过程越长,越复杂,人投入的精力越多,花费越大,实际上是在不断强化这种角色变化对你生活产生的影响,每一个组成婚礼的行为和支出都在提醒你,你将要结婚了,以后的生活不一样了,责任不一样了,角色不一样了,这个过程越复杂,个人付出越多,则越能强化这种变化对人心理的影响,而对于接下来婚姻生活的适应和角色变换则更加容易平稳过渡。所以不少操办过大型婚礼的人都会有“结一次婚脱三层皮”的感觉,自然会加紧调节心理适应新的婚姻生活,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这段婚姻的成功率。
你想想,当着领导、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面,两人热热闹闹的结了婚,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离婚,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种负面影响会成为一种约束力,而那些没有举办过婚礼的人则在这方面约束少得多,对待婚姻这种需要互相迁就、委曲求全的组织形式自然会任性很多,则失败率也会大大提高。
所以,别以为大办婚礼办给别人看是一种浪费,实际上,婚礼就是办给别人看的,而在别人围观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从而提高婚姻的持久度和成功率。
但是,豪华婚礼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要改变的是人进入婚姻的心态,若豪华婚礼有了,依然适应不了,最终也难免离婚收场。当年以大婚刷了头条的李湘最后和李厚霖离婚收场,反倒是悄然嫁给王岳伦却换来一段美满婚姻。说到底,婚是结给别人看,日子却要靠自己过下去。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