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频道 > 明星 > 明星公益

碧玉乡---通渭县碧玉乡的历史故事

时间:2015-09-24 15:38:43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海花点击:

旱作农业项目是2007年省农牧厅、省财政厅下达的重点农技推广项目。该项目通过给农户每亩补贴27元的地膜来推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的示范。在2005--2006年乡农技人员在我乡新城、雷岔等村试验,全膜覆盖玉米比半膜的亩增产20%以上,2006年秋覆膜最高亩产可达625公斤,接近水地的产量水平。

为了摆脱旱地农业受制于水的困境,乡上在全面推广地膜半覆盖栽培技术的同时,大力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该技术变地膜半覆盖为全覆盖垄沟栽培,变只在垄面覆膜为垄面、垄沟全覆膜,大大提高了雨水集流效果和保墒、增温效果,从而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全膜玉米栽培比地膜半覆盖栽培亩增产72公斤,增幅20%。该技术主要在石滩、新城、碧玉、雷岔等4个川区村推广,涉及12社780户。

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是干旱地区最适宜的旱作农业技术,在连续4个月没有降雨的情况下,全膜玉米长势仍然十分良好,干旱没有对全膜玉米造成威胁。因为该技术具有保墒增温、降水叠加、雨水富集、增产增收的特点,大旱之年,在其它作物绝收的情况下,全膜玉米成了唯一的产粮希望。

碧玉乡还建设了洋芋栽培基地。引进培育良种,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启动完善销售市场,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南岔、朱川两村建成2000亩洋芋良种繁育基地;其中南岔村推广洋芋机械化耕作技术500亩。在雷岔、赵河、阳洼等村一带建成2000亩洋芋种植示范带,引进新大坪、陇薯3号、陇薯6号等新品种380吨;确保新修梯田全部种植良种洋芋,并通过串换良种,健全乡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并确保全乡洋芋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二是建设蔬菜基地。以新城村无公害辣椒为品牌,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品种,发展早熟甘蓝蔬菜。蔬菜种植由新城村延伸到石滩、玉关、小河等川区村,年种植规模性蔬菜1000亩;三是建设育苗基地。小河村育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育苗面积,增加苗木品种。2007年,小河村育苗基地增加果树、枣树、槐树等苗木品种,把小河育苗基地建成全乡乃至全县最大的苗木基地;四是建设草畜基地。优化畜种结构和畜禽结构,突出发展舍饲型、草食性养殖,使肉牛、肉鸡、獭兔等特殊养殖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壮大雷岔草畜基地的同时,在赵沟、南岔等村新增优质牧草6000亩,使全乡草畜产业不断壮大。五是建设药材基地。在分散种植的基础上,适当集中连片,壮大规模。在小河、玉关、雷岔、朱川等村沿线,建成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逐年向其他村辐射,使全乡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

劳务产业

抓好劳务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紧盯农民增收,打造"建筑、

碧玉乡

碧玉乡轻纺、家政、保安"四大劳务品牌,使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碧玉乡培训并组织输出劳务工输出50人。全乡共输出劳务共5091人(次),其中政府组织输出共420人(次),自谋输出4671人(次)。在劳务工及赴疆拾花工的组织上,乡上加大组织力度,实行劳务抗旱和劳务抗灾,将旱情和灾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强化政策宣传,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继续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方针,以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现代化集镇为目标,强化政策宣传,加快建设步伐,有效改善乡容乡貌,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

社会事业

全乡按照《通渭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实施方案》和《通渭县关于惠民政策中进一步体现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乡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倡导婚育转风,转变婚育观念为主,全面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落实了优先优惠政策,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