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于2012年,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清河地区,总规划面积30.2万亩,属内陆河石羊河水系井灌区,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咽喉要道。园区围绕循环节水、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把现代农业的种植、养殖、加工、展示、管理等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分别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试验中心(0.2万亩)、核心区(6万亩)、示范区(24万亩)、辐射区(100万亩),四个功能区总体形成“一心三区三带”的格局。通过三带连通三区,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达、顺捷。
园区企业发展能力逐步提升。近几年来,园区技术研发投入达1亿元,其中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达9000万元。为突出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及示范推广、节水观光农业示范等功能,积极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凸显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逐步形成“种、养、加”、“养殖—有机肥—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产业链”、“特色农副产品—农业废弃物-畜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食品产业链”等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特别是以甘肃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甘肃三洋金源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市冠禹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主的农畜产品,以甘肃瑞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昌市金启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主的高原夏菜产业,以甘肃华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主的蔬菜花卉种苗繁育基地,以甘肃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辣椒产业,以永昌县勤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为主的农机制造龙头企业和国有喇叭泉林场为代表的枸杞、葡萄、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经济林果业快速发展,着力推动园区农业由“量”向“质”的转变,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园区创新增收能力逐步提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振兴方向,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目前园区共有企业45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10家(科技型企业6家),市级及以下农业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20家。已新入园企业8家,其中万只以上养殖场2家。引进新品种养殖以湖羊、陶赛特、波德代为主的肉羊良种繁育基地,年出栏育肥商品羊6万只以上。充分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孵化中心、创新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构筑多层次企业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园区年均农业增加值3.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企业增加值2.5亿元,土地流转7万余亩,输出剩余劳动力8400人,实现劳务收入1.63亿元。
园区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显现。近年来,园区立足区域自然条件、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节水、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在朱王堡、水源两镇新建日光温室1800余座,钢架拱棚700余座,特别是以娃娃菜、辣椒、洋葱为主的高原夏菜发展势头强劲,蔬菜种植面积8万多亩,年鲜菜总产量达20万吨以上,产值近2亿元。生产的蔬菜产品品质优良,受到各地客商的青睐,远销上海、深圳、广州、福建、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部分蔬菜品种出口日本、韩国和港澳地区。玉米制种及商品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蔬菜及制种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镇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品牌效应初步显现。2016年永昌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被列为全国蔬菜生产大县和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胡萝卜、花椰菜、西芹等14类蔬菜和36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园区农业综合实力逐步提高。位于创新试验中心的喇叭泉林场,承担着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试验、现代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及现代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和推广等工作。园区以创新试验中心为平台,在喇叭泉林场修建永昌县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大楼一栋,配备电脑20台,各类图书2000册。积极配合市县组织、科技、教育、农牧、林业等部门,完成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农民技术骨干、种养殖技能等培训40场次,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园区企业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加快培养涉农专业人才,扶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职业经理人,带动发展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近三年来,园区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技术普及率达到90%,每亩农田灌水定额降低到280立方米,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特色农业产业面积达到80%,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商品率达到80%,加工转化率达到40%,品牌占有率达到5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农业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来源:甘肃省科技厅)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