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地方特色小吃,源于
甘肃省永昌县和山丹县一带,是当地传统名菜。
羊肉垫卷子是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地方特色小吃,发源于祁连山、焉支山一带,最早起源于
甘肃省永昌县的羊羔肉垫面卷。
除了葱姜等调味品,
甘肃河西地区特有的绵羊羔肉、菜子油、胡麻油和小麦粉都是上好的原材料。而且这种把面卷子直接下到肉汤里炖煮的主副食混搭的做法非常适合当地饮食特点,永昌羊肉垫卷子和山丹羊肉垫卷子中,以永昌羊肉垫卷子最为有名。

当初人们制作羊肉垫卷子时也许并没有想到日后它竟名声大噪,成为河西乃至
甘肃有名的地方小吃。除金昌羊肉垫卷子外,山丹马场周边的各县市如山丹、民乐、张掖等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羊肉垫卷子作为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小吃向外推介。
可是羊肉垫卷子发明之初时却并没有这么风光,相反的倒是有许多无奈。 也许大家不知道,羊肉垫卷子的最初制作,其实肇始于每年冬春季的“杀羔”。为什么要杀羔呢?原来在每年冬春季羊群的繁殖季节,草原上都要诞生大量的小羊羔。通常这些羊羔并不能全部保留,因为草原面积毕竟有限,为了更好放牧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草场,人们就要根据草原载畜量的要求按计划按比例地宰杀一批小羊羔来维持草原牧场的平衡。这本来是一项迫不得已的无奈举措。那些被宰杀的小羊羔,一般比兔子也大不了多少,它们的皮被绷起来日后用来制作羊羔皮;而它们大量的肉,牧民们就用炖煮的方法发明了羊肉垫卷子,而且日后竟成为地方名吃。这也就是为什么羊肉垫卷子最好用羊羔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