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洛棒棒面
江洛棒棒面选用上等精粉,配以石碱、食盐,溶于温水中,摇均自后和面,用力揉搓,待面软硬适中时,将面打切成三四寸长的小体,再搓成一尺左右的拇指粗的条子,用油布盖上软化一十时后再用。待锅中水开,将搓好的面体子再挫细一些后,均匀用力扯开。配小葱、蒜苗、辣子、豆腐丁等佐料。吃起来口感独特,百吃不厌。
2、洋芋搅团
洋芋搅团为全省乃至全国独有。其做法是将洋芋煮熟,剥皮,放入专用木槽内,用专用木槌砸捣至粘团状,色泽光亮微黄,风味独特,口感滑润、清香。分热食、冷食两种食用法:热食,放人酸菜浆水中略煮,连同酸菜浆水盛碗后调以盐、油泼辣子即食;冷食,盛碗后调入调和呛煮的醋、油泼蒜、辣子即食。
3、西和洋芋丸子
西和洋芋丸子制作工艺简单,味美可口。其做法是将干净的洋芋磨成糊浆,加拌适量的面粉、白矾、食盐、调料粉,然后捏成丸子放在蒸笼中,煮熟后盛入碗碟,调入食醋、酱油、辣椒、蒜泥调成的汤汁,即可食用。也可入油锅炸熟,可烩菜、也可单独食用。
4、西和锅盔
西和锅盔以闻着香、吃着酥、出门携带方便、家里久存不坏而闻名。西和锅盔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8—10厘米,重5斤。制作时,量取麦面精粉,压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烙锅盔的锅分为三层,上面一层叫“鳖盖",中间一层是搁炭火的叫“火盖",最下面一层叫“镳"。烙锅盔时上鏊勤翻勤转,俗称“三番二转",用麦秸火慢慢地烘烤,烙到火色均匀,皮面微鼓,皮底呈金黄时即熟。
5、豆花子
豆花子属黄豆制品,前期制作与豆腐相仿,比豆腐脑硬,比豆腐松软,盛碗后,调以胡椒、姜粉、虾皮等制作的汤汁热食。口感辛辣清香。武都、文县、康县等县皆有,以武都的最佳。
6、油面茶
油面茶市内各县均有,且做法不一,尤以康县北部最具特色。其做法是将炒熟的白面加水煮沸,调以薄荷、霍香等香料,加上康县特产大叶绿茶,盛碗后再调以炒熟的核桃面、鸡蛋丁、豆腐丁、洋芋丁等,或名“三层楼",或名“五层楼",成县则泡煮麻花(馓子)。香味浓,口感好,久食养人。
7、面皮
面皮市内各县均有,做法大致相同,但风味不一。直接将面揽入水中,成稀糊状,上笼蒸熟者为面皮;将面团放人清水中反复搓洗,分出面筋,上笼蒸熟者为酿皮。调料也因地而宜,武都主要调入草果、山赖等调料呛煮的醋、盐、油泼大蒜、油泼辣椒;其他县则有另调酱油的,或加人芥末的等。武都面皮风味较为独特,历史上即为特色大众小吃。
8、凉粉
凉粉原料不一,有荞粉、豆粉、藕粉之分,但做法相同,食用法亦相同。将粉散入沸水中,边散边搅,直至凝成糊团状,盛盆晾冷,食用时或用专用刮子刮成条状,或切成块,调入调和醋、油泼蒜、油泼辣子等,冷食。也可与面皮(酿皮)混拌着食用。市内各县均有,风味各有千秋。
9、洋芋饼
其做法是洋芋擦丝,放入平锅内,烙成饼状,加入少许盐水,做成的洋芋饼色泽金黄,口感香脆。
10、西和砂嵌烧饼
西和砂嵌烧饼又名麻烧饼,干脆香酥,口感咸淡,吃在嘴里,令人回味无穷。其做法是将精白面在盆中和成面团,将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面块,加入食盐、调料,压成薄饼。最后将做好的饼坯放入炒热的砂石里面,埋上10—20分钟即可。
11、酒柿子
酒柿子是选用还未成熟的青柿子和用高粱煮的酒醅(或用低度白酒)混合装缸,密封数月后可启封食用。上等酒柿子皮肉呈桔黄色或深棕色,软硬适中,酒味浓郁醇正,色味俱佳,是馈赠珍品。
12、灰灰菜
灰灰菜又称灰条,一年生草本植物,以采集嫩茎叶,沸水滚煮1-3分钟捞出漂洗后凉拌。
13、贾昌柿饼
贾昌柿饼生产历史已达千年。其外表泛红透亮,柿霜洁白,撕开后鲜肉色泽棕黄发亮,晶莹柔润,甜美适口,色味均佳。若放于杯中,开水冲之即化。营养丰富,有止渴生津、清心润肺、除烦利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多烦热、津干口渴、声嘶失音、眼目赤痛、风热灼盛、大小便不畅、疮毒、酒毒等症。
14、哈达铺红军锅盔
哈达铺红军锅盔制作历史悠久,色样繁多,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状如头盔。哈达铺红军锅盔用特制火锅灰烧而成,食之干酥,清香可口,回味悠长。
15、西和杠子面
西和杠子面主要原料为优质小麦面粉、土豆淀粉,辅料为蒜苗、韭菜,面爽滑劲道、原料简单且风味独特。可做成韭叶、细面、大宽、扁食等四种。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