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讯 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无影狂魔,在新年伊始、时序接替之际,自武汉至湖北,迅速向全国肆虐蔓延,波及甘肃。
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新春佳节家人团聚之乐的人们,一时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正遭受着自“非典”以来最为严重的疫情威胁和侵害。
疫情发生后,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完善一系列果断、有力、科学的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发生蔓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兰州市疾控中心未雨绸缪,先期组建了14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组,陈继军作为兰州市领军人才、中心流行病学专业专家被抽调到流行病学调查组并担任副组长。
此时,陈继军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然而,面对不知名状的“疫情”,他没有退却。却暗下决心: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专家,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就应该肩负责任和使命,靠前指挥,以身作则。作为党员就要发挥党员一面旗的作用,作为专家就要起到攻难关、解难题、出成果、见效果的作用。
他勇挑重担,按照兰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服从兰州市疾控中心的安排,和同事们一起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其间,为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兰州市疾控中心党委指派他到大沙坪高速路口协调设置交通卡扣,接到命令后,他立即赶赴指定地点,指挥布置卡口点的各类设施,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个卡扣点全面开始对进入市区的车辆进行体温监测和登记。随后,疾控中心党委又指派他到兰州车站、客运中心、长途汽车站和汽车东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疫情防控技术指导,他便马不停蹄赶往新的工作地点,指导他们尽快开始对所有旅客进行体温监测,并按照技术方案设置留观点,指导、督促、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卡口点工作。当夜餐送至卡口点时,他总是对同事们说,你们先吃。这一刻,陈继军忘记了时间的轮回,和同事们一道在凛冽寒风中连续作战,当大家劝他休息时,他总是说:“宁可累一点,工作千万不敢出差错,要站好每一班岗。”他始终如一,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1月23日,兰州市报告首例新冠肺炎后,流调组全员开始投入到现场工作中,随后几天随着病例数的增多,工作任务的繁重,出现了人手不够的局面,中心党员干部积极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到流调组来工作,为满足工作需求,增加流调人员14人,由于这28人以前都分布于各个支部,为凝聚党员干部的战斗力,流调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首例到现在,共对136例病例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复杂病例的研判、甄别密切接触者、确定消毒范围、采取处置措施,研判医学观察、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观察的对象及时间、尽可能阻断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截止2月24日,共排查密切接触者768人。
将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职责使命是他们在疫情一线忘我工作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在甘肃省疾控系统大家都知晓陈继军和妻子陈晓燕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夫妻双双加入一线工作队,妻子陈晓燕是甘肃省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指导和参与全省14个地州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陈继军和流调组全体工作人员除了指导、参与全市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和疫情研判、数据分析等工作外,还要对各区县报告的首例病人均到现场亲自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对基层流调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作为流调组副组长,每天都会接打上百个电话,指导和解答县区存在的问题,连续多个晚上回不了家,吃住在单位。夫妻两人在一线奋战,7岁和2岁的儿子没有人照顾,只有送到孩子的姥姥家,这样没有后顾之忧的他俩便于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陈继军夫妻两人都是预防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此次战役中把各自所学的专业淋漓尽致的加以应用,面对大家的安危,他们舍弃了小家的利益。偶尔回家碰在一起,夫妻双方还要讨论流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交流一些其他地区的经验,为下次流调积累经验。他们夫妻把科研“论文”真正写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为做好个人防护,流调人员必须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他们也深知防护设施的紧缺,从不因为穿脱防护服的繁琐而麻痹大意,上班时尽量少喝水少吃饭,防止中途因上厕所造成的浪费,也避免因防护不到位造成的职业暴露发生。大家都知道穿上这身行头,在有暖气的隔离病房中待上两三个小时,全身都会湿透,时不时因汗水流动引起的瘙痒等不适,但只能强忍着,没法用手挠一下,虽然很累很难受,但没有一个流调员喊苦喊累,眼神中时刻透露着坚定睿智的目光,这种目光是相互加油的目光,是战胜疫魔的动力,给人一种自信和力量。
流调报告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总结,是下一步采取措施、处置疫情和确定密切接触者的主要依据,时限要求流调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并上报。报告不仅仅是此次疫情的情况、密接者的范围,更重要的是要对后续的疫情处置提出合理的建议。每一次在流调现场,与患者的密切接触,流调员从没担心过个人的风险,而是担心由于病人的不配合以及自己的疏忽而遗忘了有价值的信息,每次通过耐心的沟通和交流,细心的排查每一个环节来确保信息准确不丢失。
作为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他们穿梭在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病人,要通过手中的纸笔精准记录下确诊和疑似病人的信息。由于需要和病人近距离接触,调查小组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的程度不亚于临床医生。接到疫情报告,近距离面对确诊病人,进行相应的调查……每次的调查时长都在2.5个小时左右;虽然在隔离病房里每多待一分钟,就增加一分风险,但他们为了保证信息的精准,就像一个个机敏的“排雷兵”、“侦察兵”一样,详细询问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的确定,既要做到不能有遗漏,造成新的感染,也不能过度扩大隔离范围,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损失,把握的难度非常难,只有通过专业技术、丰富的经验和细节的把控,使得每一次密切接触者的确定工作才近乎准确完美。”作为一名专业人士陈继军处处小心谨慎。
陈继军说,每一次接到流调任务,必须用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告诉自己,必须积极严肃应对,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发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史,并做出研判,控制传染源,来不得半点马虎。可是,不是每一次流调都那么顺利,面对躺在病床上情绪并不稳定的患者,他们又变成了病患的“知心人”,关切的眼神,关心的话语,能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抵触情绪,配合完成调查工作。有时,他们还能与患者互加微信好友,流调工作结束后,患者有什么问题,他们还会耐心地给予解答。
“面对病人,怕吗?” “说不怕是假的”。 “但是,这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面对病人,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把这次流调任务完成好”。这是每一位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的神圣使命和无私奉献精神可贵之处。
当现场流调任务结束后,从隔离病房出来的流调队员们满身是汗,在寒冷的户外脱防护服时,冷风吹的他们直打寒颤,脑子里还要立刻规划流调报告如何撰写。在这种跟时间赛跑的状态下,他们“进”可深入各种病毒肆虐的现场,“退”可于办公桌前持续奋战十几个小时。他们深知新冠病毒的严重性、危害性和危险性,但仍然步履坚定,因为这是使命所在。
奔跑,不停地奔跑……不舍昼夜,不分朝夕,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更多的人被感染……从新冠病毒肺炎首例病例出现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天。兰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与蔓延的疫情赛跑,他们用速度、能力和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虎文)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