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专家顾问

手脚发麻是脑卒中前兆?预防卒中的高发风险

时间:2015-10-30 11:19:57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薛应霞点击:

脑卒中就是我们平时常听到的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发生堵塞、破裂等问题而造成的供血障碍,从而引发大脑功能障碍,造成语言、行为等功能缺陷或丧失,严重时甚至能导致死亡。广东省康复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会长、中山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教授向家庭医生在线网友们呼吁,卒中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产生损伤也很难逆转,了解脑卒中的风险和救治尤为重要。

多数卒中都有症状麻、突发、偏侧症状要提高警惕

洪华教授介绍说,70%~80%的患者在卒中发生之前都有过症状,如果平时多注意这些短暂的一过性的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卒中的发病风险。据洪华教授介绍, 大脑对身体有中枢性的控制作用,大脑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同的症状,这也是卒中症状的发生原理:比如出现手脚无力、语言不清、意识模糊、其他功能障碍等等。

手脚无力:多为肢体麻木,而且常呈现为偏侧;

语言不清:突然想讲某件事情但是表达不出来、或是突然讲话不清楚、出现说话时“大舌头”、咬舌头的情况;

意识模糊:一过性的头晕、反应迟钝、甚至发生突然倒地;

其他功能障碍:如单眼视力下降、缺失、看东西很模糊,或者突然一只耳朵听不清、耳鸣严重,也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等。

洪华教授总结说,卒中的症状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麻、突发、偏侧。

麻是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麻”都是因为卒中。因为卒中的症状多为突发、偏侧的,因此如果是全脸发麻、双手发麻可能和颈椎或周围神经有关,并不一定是卒中。还有些人是缓慢发生的麻木感,这种可能也不是卒中。洪华教授提醒,如果突发一边脸麻木、单侧的手脚麻木,麻木感进展很快可能就需要去急诊就医了。

此外洪华教授还强调,卒中症状的轻重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时是不呈正比的,因此不要认为自己只是出现短暂的症状就不去就医,这种观念是非常危险的。

小卒中多数可自行缓解三成左右小卒中可转为卒中

我们常说的脑卒中是症状比较严重的,发病后会导致神经功能长期不能恢复,包含脑梗死和脑出血等病种。但还有一种短暂性的脑出血发作,被人们俗称为“小卒中”。小卒中的症状和卒中类似,比如吃饭时突然手部无力造成碗筷掉落、走路时突然脚部无力但走两步又恢复正常等等。小卒中的症状持续较短并且可能反复发作,有时一天可能反复数次,但小卒中的症状一般24小时内是可以自行缓解的。

洪华教授解释道,过去人们认为小卒中的患者脑部是没有梗死病灶的,因此很多人出现了小卒中也不会主动就医。但目前由于观念的更新以及设备的进步,小卒中也是可以发现病灶的,比如血管狭窄、出现斑块、凝血功能障碍等等。据统计,小卒中约有25%-30%的几率可能反复发作最终变成脑卒中。洪华教授提醒,虽然小卒中的症状是一过性的,但一旦转为卒中再治疗的效果就差了,因此出现小卒中的症状也需要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筛查。

卒中有8大高危因素年轻人也可能发生严重卒中

洪华教授提出,卒中原本是西方国家高发的疾病,但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等措施,发病率在逐步下降。然而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改善迅速的中国,卒中的高发趋势非常明显,每年的发病率都会增加8%-9%左右。

但不论是脑卒中还是小卒中,它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目前公认的8大卒中原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吸烟、体力活动、明显超重和肥胖、家族史。占有其中3个或以上的人就可以被定义为卒中的高危人群。

卒中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人群中的卒中发病率也在明显增高。三四十岁的患者多是卒中的8大因素导致。而更为年轻的人群发生卒中很可能是因为一些心脏疾病而造成的。如:

1、心脏非正常循环造成血管栓塞;

2、风湿性心脏病;

3、脑血管动脉硬化等。

但洪华教授指出,发生卒中的病人也并不代表是这8大因素中非常严重的人群。卒中也存在个体化,有些人只含有部分轻度因素也会发病,有些人不止含有3个高发因素却不会发病。因此洪华教授提醒大家,并不能通过高危因素的多少、轻重或年纪的大小来判断卒中病情的严重程度。

卒中还有诱发因素寒冷缺水加班都可能引发卒中

洪华教授介绍,其实导致卒中发生的原因很多,不少卒中患者都本身存在基础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但卒中的发生还可能具有一些诱发因素,如气候、感染、缺水、疲劳等等。

气候:寒冷的气候会造成卒中的高发,比如冬季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北方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寒潮到来时卒中的发病也会增多;

感染:感冒长期不愈、肠炎等内科疾病造成凝血机制的改变等都可能引发卒中;

缺水:缺水时血液粘稠度增加,可能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

疲劳:年轻卒中患者有些是因为长期加班熬夜,造成身体内环境改变,长时间的疲劳也可能引发卒中。

由于70%以上的卒中会发生后遗症,包括瘫痪、失去语言能力、饮食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增加了家庭负担。因此洪华教授提醒家庭医生在线网友,卒中发生以后的救治固然重要,但预防更加重要。特别是不少年轻人或是非高危的人群,通过改变一些生活习惯等措施是可以大大降低卒中的发病率的。

卒中发病到治疗别超3.5小时发病马上送到大医院

洪华教授介绍,目前的卒中病例中,脑梗死病人大概占70%左右,脑出血的病人在逐渐减少,这和高血压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卒中的急救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脑梗死,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用静脉或者介入的方法给药,用药疏通闭塞的血管。而如果超过3.5个小时还未疏通血管,就可能增加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洪华教授认为,对于卒中病人来说,“时间就是大脑”。

洪华教授表示,不少广东人家中会常备安宫牛黄丸等药物,但由于卒中的病情发展迅速,急救时需争分夺秒,在无法判断自己病情时最好不要因为服用这类药物而耽误救治的黄金时间。

在卒中症状发生以后,需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叫附近的人协助送患者去医院就医。洪华教授提醒,最好选择大型三甲医院等综合实力、神经科实力、急诊科实力较强的医院,如果将病人送去没有做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的小诊所、小医院,就很可能因转院而浪费病人宝贵的抢救时间。

对于卒中的急救,国际和国家都有严格的要求,从卒中病人送到医院到做溶栓治疗之间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在我国,卒中由救护车送来医院的时候首先需要分科,然后由临床医生判断是否确定为卒中,再进行影像检查,同时抽血化验,最后再进行溶栓治疗。

洪华教授还介绍说,有种车载CT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卒中的急救时间,接到病人后可以通过视频与专科医生进行对接,再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做CT检查。车载CT能够在病人到院之前完成影像检查,对于缩短救治时间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这种救治理念非常值得提倡。

卒中的康复与急救同等重要卒中康复训练注意哪些?

洪华教授表示,目前很多人对卒中急性期的救治已非常重视,但卒中的康复期对于提升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洪华教授强调,如果卒中偏瘫患者没有得到正规的康复则很难恢复正常的身体功能,甚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康复训练的规范、及时、长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患者的生活难以自理,因此家人和陪护的协助必不可少。

脑卒中康复训练需要规范:洪华教授表示,康复早期可以选择在正规的康复机构进行,不但可以及时避免部分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教会患者的家属或陪护人员正确的训练方法,以便康复后期可以在家自行训练。

脑卒中康复训练的及时性:虽然强调康复训练要及时,但这不适用于每个病种。洪华教授强调,对于脑梗死的病人,特别是梗死面积不大、颅内高压不明显的患者建议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而对于脑出血的病人则最好绝对卧床一个月左右,待颅内高压或肿胀消除之后再进行训练,防止再次出血的发生。

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一般为一到两周,而康复期则需要持续一年以上。如果康复训练在期间中断,还可能会失去已经获得的康复成果。

预防卒中要及早筛查哪些人要每年做颈动脉彩超?

目前,卒中已经代替肿瘤及感染成为城市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我国每年平均新增200万左右的卒中新发病例,卒中患者存量大概保持在750万人左右,对于中国来说,防治卒中行动迫在眉睫,卒中的筛查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洪华教授介绍,卒中的筛查需根据被筛查者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解决。首次检查脑血管可以利用颈动脉彩超等无创影响检查的方式进行筛查。洪华教授表示,颈动脉的作用是为大脑供血,通常容易较早、较明显的表现出问题。颈动脉的健康与否可以间接反映出脑部血管的变化。

洪华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网友,心脑血管病是个体化很强的疾病,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洪华教授建议年纪较大、有明显脑内大动脉狭窄的人群可以一年筛查一次,而普通人或危险因素较低的人则不需要将颈动脉彩超列入年度常规体检的项目中。

预防卒中首先要控制血压高血压警惕这些误区

洪华教授表示,高血压是我国卒中常见的高危因素之一,不少卒中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影响着卒中发生的几率。洪华教授介绍,以下几个观念可能造成高血压患者的病情难以控制:

1、“高血压吃药要吃一辈子”:不少人抗拒吃降压药都是出于这个理念,特别是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更甚。但洪华教授告诉我们,高血压是身体机能出现问题造成的,吃药是为了起到协调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长期的服药是有必要的。

2、“降压药只要吃了就行”:洪华教授表示,高血压用药需要达到标准,仅仅是服药却没有达到安全水平,也可能对病情造成不利的影响。

3、“高血压仅仅吃药就好了”:不论是高血压还是高血脂,都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运动和低盐饮食都能辅助身体进行血压、血脂的调节。

指导专家:洪华,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脑血管科主任,医学博士,中华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组成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卫生部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华南分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康复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脑血管病康复学组组长,广东省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卫生部主办《保健医苑》杂志编委。1991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博士学位。2003年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博士后课题研究,2005年回中山一院。从事脑血管诊治及相关研究十多年。擅长脑血管病预防及诊治;神经科常见、疑难疾病诊治;神经危重症救治及神经心理疾患诊治。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