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报道(晏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1月18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刘新民做客新华网“十三五”院长论坛时表示,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健康医院”建设,而“健康医院”的建设应以“文化”为魂,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为“根”,以服务、医疗为“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化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打造“品牌”医院。
图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刘新民做客新华会客厅 新华网 杨锘摄
健康医院应重视“创新”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学科是医院发展实力的基础,人才更是学科水平的关键。刘新民指出,“健康医院”应以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为保障,而这也是一所医院长远发展的主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打造“健康医院”的道路上,不断重视诊疗技术的创新和人才梯队的建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成立于1915年,至今刚好有百年的历史。在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无数医学大家为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来了巨大贡献,比如中国围产保健之母严仁英教授、泌尿和男科学领军人郭应禄院士、中国肾脏病学之母王海燕,他们带领的团队一次次创新技术,攻关难题,向世界展现中国医学的深远影响。”刘新民说,“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这些医学大家的创新精神,传承厚德尚德的仁医精神,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大家’。”据介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达20多个。在产科胎儿医学研究方面,具备实时检测孕妇胎儿发育等先进技术。
除了“硬功夫”,“健康医院”也离不开“软实力”——品牌文化的建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门诊大厅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尊敬的来者,不管您是因为什么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您都是我们尊贵的客人,您都应受到礼遇。”“这块牌子展现了医院服务的宗旨,同时也体现了厚德尚道的办院理念。”刘新民说,“水准原点是我院另一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参照,一个标准,意味着无论在技术,还是在服务上,都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去做,形成一个品牌引领医院的发展。”
作为一所三甲公立医院,近年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深入开展医疗服务和对口支援,积极参加援疆、援藏医疗工作,并和密云县医院、北京丰台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等合作,送技术、送医师带动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助力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发展。
推进“医养结合”模式 破解“老有所养”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构建“健康中国”先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作为著名老年病内科专家,刘新民指出,我国的老年医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完整的老年医学科,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探索。老年人年龄大,发病率高,且治愈难度极大,而老年医学问题既涉及老年人自身、家庭,也会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因此,延长老年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应是未来老年医学研究的重点。
据悉,我国老年人将近一半处在患病、带病的状态,近三分之一老人长期活动受限,14.1%的城市老年人生活起居需要照顾,因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等建议,刘新民认为,这是一个很明确、明智的方法。
“2008年我去参观美国加州的养老机构,当地都是把养老机构和社区二级医院捆绑在一起,甚至还有一些教堂、追思堂等配套设施,提供养老‘一条龙’服务,而对于目前中国国情,医疗+养老也将是一条必选之路。”刘新民说。
亟需建立基层全科医生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是新医改的重大举措。 刘新民指出,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是“强基层”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中国仅有全科医生和助理医生7.8万人,且学历整体偏低,如果要达到“十三五”相关目标,即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个合格全科医生,至少需要27万到41万名高素质的从业者,任务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首先要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落实待遇、绩效考核、评估等问题,让人才愿意‘留下来’,其次,加快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作为一所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近年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仅不断培养了一批批适合基层需要的人才,还为现有的基层医学人才提供进修机会,帮助提升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力。”刘新民说。
社区医院除了要把人才“送出去”,更要“引进来”。刘新民说:“现在很多百姓相信大医院,不相信社区医院,就因为社区医院没有大专家,看病心里不踏实。所以还需要一些知名专家到基层深入帮扶。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形成区域网络,让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互联互通’,这样才能真正建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体系。”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