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甘肃资讯

杜颖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 工作 报 告

时间:2016-12-30 12:47:56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杜颖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

工作 报 告

杜颖: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慈善总会会长。(2016年12月2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甘肃省慈善总会自2004年3月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中华慈善总会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慈善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扶贫济困、赈灾救难、安老助孤、兴学助医”的慈善宗旨。从我省多灾贫困的省情出发,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慈善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募捐,精准实施慈善救助项目,积极开展慈善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慈善组织建设,逐步落实慈善税收减免政策,主动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常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笃实担当,修身正德,廉洁奉公,努力工作,为甘肃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第三届理事会主要工作回顾

(一)慈善募捐成果显著。慈善募捐是慈善工作的重头戏,对慈善事业发展来讲举足轻重。多年来,我们坚持立足甘肃、面向省内外、海内外的募捐方针,积极探索、创新符合甘肃特点的募捐工作新路子、新模式,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定向与不定向、定额与不定额,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募捐方式,以特大自然灾害为契机,开展重点募捐。在常态工作下,积极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国内外慈善机构联合、联手、联动,共同搭建募捐与救助项目的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大众通过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义诊等各种慈善募捐方式,为救助项目筹募善款,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通过以我省慈善品牌项目为引荐,吸引海内外慈善机构、集团公司、各类商会在省慈善总会设立慈善基金,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伴随着社会各界慈善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募捐方式的不断完善,省慈善总会从2004年开始,募捐数额逐年增加,已进入平稳、快速增长阶段,年均募捐额度1亿元以上。从2004年12月到2016年12月,省慈善总会共接收捐赠款物13.86亿元(其中资金12.59亿元,物资价值1.27亿元)。为救助困难群体、全面促进我省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慈善救助扎实有效。在慈善救助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扶贫济困、赈灾救难、安老助孤、兴学助医”的宗旨,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积极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注重救助项目的内涵和传递“正能量”的慈善品牌项目,实现救助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尤其是省慈善总会开展实施的“六一”关爱孤残儿童、“重阳节”救助孤寡老人、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的“慈善情暖万家”活动等已作为固定救助项目,每年坚持举行。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积极支持、热心参与我会组织的献爱心慰问救助活动,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面对社会弱势群体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的实际问题,我们相继开展了救助贫困劳模、单身母亲、城镇低保对象慈善医疗卡发放、助残解困、社会养老、大病救助、慈善医疗、农业科技推广、环境保护等一批临时性、季节性和长远性的项目,救助对象达200多万人,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慈善品牌项目效益凸显。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像甘肃这样一个多灾贫困的省份,发展慈善事业必须立足省情,艰苦创业,主动作为,改革创新,走符合甘肃省情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在实施慈善项目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坚守“尊重意愿、保证重点、专款专用、公开透明、阳光运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另一方面精心策划了一批既能“输血”又能“造血”的慈善项目,培育了“慈善水窖”、“慈善塘坝”、“慈善三院一校”、“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情暖万家”等一批品牌项目。正是以这些品牌项目为引荐,招引省内外、海内外慈善机构、企业和企业家向省慈善总会捐款捐物,我们利用捐赠的资金,相对集中的投向多灾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10年间,省慈善总会在全省14分市(州)、86个县(市、区)新建“三院一校”(即城乡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慈善学校)271所;在干旱缺水山区修建“慈善水窖”10.64万眼、“慈善塘坝”20余个,解决了47.88万人、45.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救助贫困大学生8316人、中小学生6474人,捐赠电脑1134台,新建电脑室61个,学生课桌椅2万余套(件),新建体育运动场2个,捐赠体育运动器材1万多套(件);向县级以下80个基层医疗单位捐赠价值3055万元的医疗设备300台(件);开展大型慈善义诊、常见病防治,受益16226人;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发放价值1亿多元的救灾物资,新建灾民住房2590户,修建防洪堤坝10公里,道路20公里,圆满地完成了灾后重大民生恢复重建项目。

(四)对外合作交流日益巩固。省慈善总会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积极加强与省外、海内外慈善机构的合作交流,日益巩固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双方合作的领域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援助项目和资金参与我省的扶贫开发。10年来,世界宣明会、美国视博恩公司、台湾佛教慈济会、英国国际咨询与资源企业、香港点滴是生命有限公司、美国LDS基金会、印度尼西亚林圣宗先生等10多家海内外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向我省多灾贫困地区提供援助资金2.5亿元,项目范围涉及农、林、水、牧、交通、医疗、教育、环保、救灾等领域。同时,我会十分重视与外省慈善组织的合作交流,走出去学习取经,推荐慈善项目;请进来实地考察,引入援助资金。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宁夏等20多个省市先后向我会捐款捐物达1.1亿多元。美国微笑列车、瑞士诺华企业、德国拜耳医药有限公司、罗氏制药公司、“易瑞沙”项目等向我省提供援助药品资金达2.98亿元,救治癌症患者22514人/次。

(五)慈善宣传不断深入。在这个不断变革、创新、发展的时代,如何将慈善意识、慈善理念、慈善文化融入社会,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慈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会与省、市各大新闻媒体、网络密切合作,通过媒体将慈善募捐、慈善救助、慈善项目实施、慈善情暖万家等重大活动进行宣传报道。通过与媒体合作,评选出甘肃省十大慈善单位和十大慈善人物。拍摄慈善专题片10余部,举办大型主题慈善活动10多次,创办开通了甘肃慈善网站,编写了50多万字的《慈爱洒陇原》一书,完成了反映我省慈善事业创业、发展成果的大型画册,参与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华慈善成果展,在《慈善》、《大众慈善》、《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鑫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稿件数百篇。目前,省慈善总会已形成电视、报刊、网络“三位一体”的慈善宣传阵地,褒奖慈行善举,宣传慈善典型。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这些年来,我们加大对我省慈善领域做出突出业绩、并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的省内外、海内外爱心企业和个人的表彰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凝聚社会共识,传递慈善正能量,激发人们关注、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影响和带动社会各界支持慈善事业,让慈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

(六)慈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省慈善总会十分重视慈善组织建设,总会已健全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公开、透明、高效、规范的工作机制,建设了一支作风正、品德端、有爱心、讲奉献的慈善队伍。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总会的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筹款数额逐年增加,社会救助成效十分显著,在扶贫济困、发挥政府社会保障体系补充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们积极开展透明慈善建设,慈善组织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在省内外、海内外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省慈善总会先后获得国家“全国先进社团组织”称号,多次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单位奖、组织奖、项目奖,获得省委、省政府的多次表彰奖励和国际慈善机构的奖励。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开创未来。回眸过去10年来的慈善工作,我省的慈善工作在老同志的亲力亲为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慈善重点工作有所突破,常规性慈善工作稳步推进,慈善募捐救助公开透明,慈善组织的影响力、公信力明显提升,慈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日趋广泛,各项慈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总结过去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省的慈善事业目前还处在创业发展阶段,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全省上下远没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法治规范、专业运作、机制健全,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的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社会各界的期望仍有不少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经验和体会

回顾省慈善总会1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甘肃的慈善事业之所以不断发展、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慈善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领导和推动,得益于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省内外、海内外慈善组织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援助,得益于新闻媒体的不断宣传和监督,得益于全省慈善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正是由于他们把弘扬慈善、支持慈善、发展慈善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才使得我省慈善事业呈现出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十年慈善之路,十年创业历程。回顾和总结十年的慈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是发展慈善事业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推动。在我省慈善事业艰苦创业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慈善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我省慈善工作、汇报、请示多次作出明确批示,并带头参加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活动,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慈善、参与慈善、支持慈善组织积极开展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等活动。各级党委、政府把慈善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时给予财政资助,提供政策支持,落实组织保障,把慈善项目的实施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实践证明,像甘肃这样一个多灾贫困,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是发展慈善事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是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的重要渠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利国利民的宏伟事业。慈善事业涉及范围广,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民间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发展慈善事业必须依靠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民众、海内外慈善组织的鼎力辅助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些年来,省慈善总会所开展的扶贫、济困、赈灾、救难、安老、助孤、兴学、助医等救助项目的实施及重大灾后恢复重建所需资金、物资都是社会各界捐赠的。社会各界的爱心奉献、善行义举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发挥慈善组织作用的根本条件和力量源泉。

三是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诚信是慈善工作的立足之本,公信力是慈善工作的生命线。慈善工作的公开、透明、阳光运作、社会大众的信誉度关乎慈善组织的命运,更关系到慈善事业的未来。多年来,省慈善总会始终把慈善募捐、慈善救助、慈善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捐赠人的监督,做到所有重大活动、救助项目都能在监管中运行,阳光下运作,媒体网络上公布。同时,还建立了比较严格、规范化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慈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慈善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及时跟踪、落实慈善救助项目的实施情况,使各项慈善工作走上规范化、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确保我省慈善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四是发展慈善事业离不开对外交流合作。我省是一个自然条件差、各类灾害多、经济总量小、农村贫困面大、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的省份。这一省情客观上决定了发展慈善事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促进我省慈善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与海内外慈善组织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巩固与海内外慈善机构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以慈善品牌项目为引荐,不断拓展双方的合作领域和渠道,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参与我省扶贫开发、困难群众救助和慈善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通过慈善项目合作,从中学习、借鉴海内外慈善机构的先进理念、工作方法、敬业高效的协作精神,进一步增进了解,密切合作,努力拓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多层次发展的新局面。海内外慈善组织的大力援助是促进我省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是发展慈善事业离不开慈善队伍建设。实践证明,建设一个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社会各界认可的慈善队伍,是确保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我们的慈善工作者必须具有爱心奉献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廉法自律的高尚品格,法律规范的工作程序,高效服务的工作能力。慈善组织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形象建设,说到底就是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业务熟、作风正、品德高、有爱心、讲奉献的慈善队伍,是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同志们、朋友们,省慈善总会三届理事会以来的十年,是我省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十年,也是全体慈善工作者不辱使命、奋发有为、艰苦创业的十年。这十年,我见证了省慈善总会的不断成长壮大,也见证了甘肃慈善事业从蹒跚起步到昂首阔步、逐渐成为我省社会保障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有生力量。十年慈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浸透着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饱含着大家的责任和情感,凝聚着社会民众的爱心奉献,彰显着慈善事业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所取得的每一步进步、每一项成绩,都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名誉会长、顾问、各位副会长、理事以及各级慈善组织、慈善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省内外、海内外慈善机构和广大媒体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慈善总会三届理事会真诚的向给予省慈善总会大力支持的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海内外慈善组织、广大新闻媒体和陇原儿女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去,我十分感慨,心中充满了对慈善的敬意,对爱心人士的感激,但更多是对省慈善总会今后不断健康发展的期望和祝愿。齐心,才能凝聚力量;协力,方能成就事业。希望大家在省慈善总会新领导班子的组织带动下,凝心聚力、携手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推动甘肃慈善事业不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