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水市麦积区三岔镇,有一个村子,这里的村民热爱秦腔,男女老少都能吼一嗓子,面且都能吼出秦腔的韵味,群众文化活动很丰富,这便是远近闻名的水关村。
水关村自古就有唱秦腔的历史,文革期间因此中断,改革开放后,村民又自发组织起来,拾起了秦腔。每逢农闲时节,他们就聚在一起排练,逢年过节就为群众演出。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非常重视村民的文化活动,组织村民集中排练,从区上请来摄影师为演员拍摄报道,把他们的精彩剧照通过网络、电视传到了全国各地。一些在外打工的当地人纷纷打来电话祝贺表扬。这极大的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大家把文化活动看成了自已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约而同的凑到一起,自编、自导、自演,为乡亲们创造高尚的精神食粮。
今年,村两委考虑到村上舞台破旧窄小,极易倒塌的实际,充分利用村民的高涨情绪,引导村民自愿捐款捐物,并动员外出务工人员捐赠资金,对原有的舞台进行了拆迁改造,在原址建起了宽大漂亮的新舞台,并请来了兰州市西艺秦剧团为群众演出。
村民的演出热情并没有因外来演员的出现而减弱,相反,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11月18日晚上,村上的演员个个卯足了劲,饱含激情地为村民进行了秦腔清唱,向观众展示了自已的歌喉。与此同时,村里跳广场舞的妇女也不示弱,纷纷登台,为大家展示了新时期农村妇女的新形象。最让观众鼓掌的还要数村里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个个身着演出服装,在寒冷的夜里排队等候,准备着为观众展示才艺,他们的精彩节目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水关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对村里的影响已经远远不止于演场戏那么简单,他们的活动对于建立团结友爱、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齐心协力,团结拼博的精神,互敬互爱、互谅互让的传统美德,以老传少,以大带小的优秀品质,改善村风民风、加强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一致奔小康具有典型的带动示范意义。
衷心希望水关村的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红火!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