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资讯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动不动喊打喊杀是弱国心态

时间:2015-07-24 16:29:51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海花点击:

    最近互联网上常出现一些中国武林高手在擂台上KO外国拳王的片断,引来不少追捧。而当一些中国拳手或功夫专家不敌外国拳手时,他们又往往受到“国耻”这样的批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弱国心态的表现。

  近代以来,武侠文化中含有弱国心态的因素。霍元甲、李小龙等受到热捧并被神化,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人内心的焦虑。今天的中国人仍需类似的形式感来夯实民族自信,就这一点而言,欢呼中国拳王KO日本、韩国、美国等国拳王也是一种朴素爱国心理的表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擂台活动多是主办方为迎合大众心理设计的秀,更多在于商业目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国人心理的“市场需求”,但却很难使其转化为真正的民族自信。

  不得不说,“东亚病夫”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痕迹太深刻了,它一直是中华民族在近代所受挫折的象征,当时全面反传统的背景之一就是国民体魄和精神的衰弱。国人一直希望在形式感上彻底摘掉“东亚病夫”这个标签。虽然如今的中国已经跻身大国行列,但毕竟时间太短,而大国国民心态的培育需要时间,它往往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弱国心态通常有两种表现,这是两种极端情绪的交织。其中一种是民族主义情绪过度膨胀,“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往往过度敏感或充满被动防御心态。另一种是充斥崇洋媚外思想,觉得外国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互联网上炒作的德国良心下水道、俄罗斯免费分房、古巴全民免费医疗等均属此类。

弱国阴影缠绕着中国人,历史挫败感代代相传,甚至在文化作品和教科书中都有体现。当年不少对中国“国民性”的贬抑和对传统社会负面因素的强调,都是拿现代化后的西方来对照尚处于传统社会的中国。这其实是把“时间差”看成了“空间差”,把中国后发的现代化理解为民族性格问题。即便是在现在,中国的很多媒体仍然习惯专拣外国舆论说的好话来转述报道,其实仍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探讨何谓大国心态当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首先拥有真正大国地位和实力。中国还在发展和奋起的路上,拥有平和的大国心态必须说话得有人听,得到尊重,如果总被别人指示、总按别人规矩行事,那心态就不可能平和。

  而要达到真正大国地位,首先是要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实力,只有自己有了钱有了分量才有底气。同时需要提升软实力和国民综合素质,国际经验多了,对外部世界和内部社会有了更深理解,自信才会慢慢形成。当然,现在的世界规则多是以前由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定的,我们要在非西方社会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中总结经验,通过对话沟通更多参与世界规则制定,进而让政治规则、经济规则以及商业标准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能客观体现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由此经过磨合达到更合理的世界秩序建构。

  国民拥有大国心态是中国成为真正世界强国的一个硬性指标。但它不应是建立在踩踏或击败其他民族的基础之上,而应是一种由内而外自然外溢的自信,一种来自文明和现实力量的定力。文化自信来自磨合改变的过程,超越弱国心态需要长期过程。在这点上,国人还需努力。(张颐武 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