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资讯

政党如何应对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

时间:2017-01-08 10:51:19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雨豪点击:

中国甘肃在线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几乎“网罗一切”,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创新点,也是政治发展的驱动力。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网络时代应对好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是任何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期观察版聚焦网络对政党的影响,围绕网络时代执政党如何治国理政、政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

——编  者  

执政党治理国家应积极适应网络社会发展(人民观察)

郑长忠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在中国网络社会也已初步生成。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显现。这种状况对于执政党治国理政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看怎么应对。对于我们党来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科学把握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提高适应与驾驭网络社会的能力。

网络社会生成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关键变量

国家治理是指国家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公共事务的行为。国家治理体系主要指参与这些公共事务处理的各方面主体之间的制度化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手段而形成的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必定存在差异。进入网络时代后,国家治理就必须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只有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国家治理才能有效,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固。

中华文明是最早进入国家形态并且没有中断过文明进程的文明,在古代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积累了大量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但在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国家治理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落后挨打、历尽苦难。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开始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当前,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主体要素的现代政党、现代国家、现代市场与现代社会,正在我国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其中一些要素是在较短时间内生成的,因此也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这些要素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各要素之间缺乏内在有机联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顶层设计,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要使已经生成的各个治理要素实现有机整合,建立适宜的治理体系,形成较高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两方面转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所带来的基于制度创新而形成的社会转型,这一转型使现代市场、现代社会开始生成,由此也促进了执政党与国家的发展。二是网络社会生成所带来的基于技术创新而形成的社会转型,这一转型使人们的交往方式与生存状态,使现代市场、现代社会的运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要求执政党与国家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两方面转型,虽然从时间上看存在相继性,但从结果来看则具有叠加性,而且网络社会生成是更不可预知的变量。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适应网络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仅是单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且已经关系到党治国理政的全局。

国家治理现代化应从四个维度适应网络社会发展

网络社会的生成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与生存状态,也改变着社会的运行方式,它对执政党治国理政全面提出新的要求。执政党在国家治理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需要以技术、价值、制度、组织四方面要素作支撑,这意味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必须从这四个维度来适应网络社会发展。

从生产力影响维度来把握技术运用。从本质上说,网络社会是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从这一维度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适应网络社会发展,应该从两方面来把握:广义上的适应,是指国家治理必须适应作为生产力的信息技术革命所推动的整个社会形态的变迁;狭义上的适应,是指国家治理应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从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从文化生成维度来把握价值建构。互联网的发展导致虚拟空间的兴盛,在虚拟空间中人们的交往方式呈现许多新特征,并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在网络时代,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建构使新的交往方式与行为方式不断生成,推动网络文化的发展,进而导致人们的价值认同也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所谓网络社会的“土著”一代,网络文化直接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执政党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把握好网络时代的价值建构问题。

从秩序建构维度来把握制度发展。秩序建构必须从内外两方面同时推进才能有效。内是指人们内心的精神秩序,这属于价值建构问题;外是指人们的行为秩序,这属于制度建构问题。网络社会的到来不仅使人们在价值认知上发生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现实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与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使这些变化了的内容在一个新的框架内相互适应,形成新的秩序,就成为制度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治理的成效同制度发展是否与网络社会相适应密切相关。

从交往方式维度来把握组织创新。网络社会的到来使人们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社会运作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组织方式与组织形态也要适应这一变化进行创新与调整。这就是为什么当前在市场中发生大量商业模式创新,并且这种创新往往是颠覆性与迭代式的。网络社会对组织方式与组织形态创新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市场领域,也存在于社会、国家与政党层面。执政党要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善于适应网络社会发展推动组织创新。

执政党要大力提升网络时代治国理政能力

上述四个维度实际上是为国家治理适应网络社会发展明确了领域,而要在这些领域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还需要执政党提高认识水平、强化实践能力、善于发挥青年人的作用。

信息革命出现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就处于快速迭代发展之中,并迅速影响着社会的交往方式与组织形态,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要更好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及其给社会带来的最新影响。这种认识,既要看到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当前与局部的影响,又要把握其对未来与整体可能的冲击。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各级党政干部、国家治理各方面参与主体都能够充分了解这些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国家治理是以有效处理公共事务为中心而展开的。因此,适应网络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以实践为取向。在密切关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影响的基础上,我们党必须在实践中积极做好应对的政策设计、组织变革与工作布局,将短期应对与长期规划统一起来。

网络信息技术的迭代式发展,使青年人成为最能适应网络社会的群体。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在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将青少年阻隔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制度屏障,青年人的社会参与领域与空间被大大拓展,许多社会权力开始向青年人转移,从而使网络社会呈现青年化特征。由于网络信息技术适应度与网络空间参与度更高,青年人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因此,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时应特别重视发挥青年人的作用。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而且要体现在政治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来源:人民网)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