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减”政策落实,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后,北京、安徽、浙江、河北等地相继出台相关细则以落实“双减”政策。
基础教育是一项崇高的公益性事业,当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根本宗旨。然而,近些年以来,部分教育机构无证办学、抽逃资金、恶意停办事件层出不穷;义务教育学科类超前、超纲、超规培训问题禁而不止,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良莠不齐,各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行业垄断、违规招生等不当竞争行为充斥市场,加上各路逐利资本竞相进入教育培训行业所导致的机构盲目扩张、疯狂圈钱现象此起彼伏,更是推高了行业风险,加剧了办学危机。使得教育成为了逐利行业,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期受到各方诟病。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培训机构实施“超前学习”“超标学习”。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科目,大量增加学生的上课、作业、考试和校外学科培训时间,导致学生的考试升学负担日益沉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日趋单调。既破坏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
诸此种种乱象,皆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双减”政策的落实势在必行。如何贯彻落实好“双减”政策,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点抓好“五项管理”。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各地凝聚家校合力育人。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与宣传部门、媒体单位合作,加强政策解读,宣传推广优秀学校的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严肃工作纪律,对因落实“五项管理”不力,造成家长、学生大规模举报投诉等负面影响的学校,经核实后取消该校当年各级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责任等处罚。确保“五项管理”落实到位。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丰富校内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供给渠道,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支持鼓励学校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在校内午餐、午休需求。支持学校在周末和假期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以拓展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服务,供学生自愿参加。
三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以应试为导向转向以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为导向。规范培训时间,实行校外培训机构周检查和周报告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资产财务管理,建立专门的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实施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大额资金流动预警等监管措施,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流动的全过程监管,从源头遏制校外培训机构高收费、乱收费、圈钱跑路等行为。坚持从严治理,严厉查处违反政策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重点打击各种夸大培训效果、制造家长焦虑、假扮专家教授误导学生的虚假违法宣传机构。同时及时曝光问题严重的校外培训机构典型案例。各省需及时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及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刻不容缓,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发力以及校内校外的双向配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让教育回归本质,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广西陆川县沙湖镇 陈礼胜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